有些人认为,圆满布施度就是要消除所有众生的贫困,所以需要赚大钱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此你怎么看待?
第1题:
有些人一听说大乘要布施身体,就胆战心惊,觉得特别可怕,为什么作者反而会说它很温和呢?
第2题:
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第3题:
四摄六度首重布施,又诸布施中法施为最,若然印经布施,是否要提倡,是否要随喜?
第4题:
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第5题:
有些人受了菩萨戒以后,看到某众生特别恶劣就生起厌离心,发誓今后决不度这个众生,这属于什么样的发心?其后果如何?为什么?
第6题:
有些人认为:“佛陀既然是万能的,又有无边的大悲心,就应该把所有众生都度成佛。”这种想法合理吗?请具体分析。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佛教六度中的布施分成哪三种()?
第14题:
什么时候身体才可以布施给众生?请以教证、公案说明理由。
第15题:
要消除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这两种误解。
第16题:
有些人不敢进入大乘,理由是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方可圆满菩提,时间太久远了。这种想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第17题:
有些人认为众生不是佛,原因是佛不可能有无明烦恼,对此你怎么理解?
第18题:
觉行圆满,才能成佛,觉是自觉,行是度他,就像释迦牟尼佛,莫说后来这些众生,未经他老度化,就是他老涅槃的时候,还有的是不信佛的,这何能说是普度众生,觉行圆满呢?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