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不是。《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更多“如果给佛菩萨作沐浴,是否他们的身体也像我们一样不干净?为什么?此”相关问题
  • 第1题:

    常见初学佛之人,多有业障累累,此是学佛不至诚否?或是佛菩萨试验他,或是消除宿世业障否?


    正确答案:众生多劫轮回,善恶混杂,学佛是善种现行,障碍是恶种现行,能至诚是善种力大,不至诚是善种力微,业障能障与否,亦在其力强弱,至云佛菩萨之试验,及宿业消除,虽有其事,但初学之人功夫未进,教理不明,于此诸说,尚谈不到。

  • 第2题:

    与我们娑婆世界最有缘的佛、菩萨有哪些?


    正确答案: 依佛教的宇宙观而言,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其中最为人所知晓,为人所称念的有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又称为<三宝佛>。
    在诸菩萨中,则有浙江普陀山的大悲观世音、山西五台山的大智文殊师利、四川峨嵋山的大行普贤王、安徽九华山的大愿地藏王等四大名山的菩萨,以及当来下生弥勒菩萨,为娑婆世界所熟知,也是与中国最有缘的<五大菩萨>。五大菩萨的慈悲、智慧、大行、愿力及包容的特质,一真是佛教徒修持的楷模,学习的目标。

  • 第3题:

    佛菩萨的圣号和我们凡夫的名字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无论什么众生,仅听闻圣尊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会遣除心里的痛苦、困惑、烦恼等,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众生感受痛苦时,如果一心持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菩萨就会寻声救苦,加持这些众生全部获得解脱。诸佛菩萨的名称具有非常甚深的因缘,千百万劫前就被佛的金刚语亲自授记了,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以智慧的结晶而形成了这样的名号。真正有福报的人,才有缘听闻佛菩萨的名号;没有福报的人,即生中根本听不到这些名号,也见不到诸佛菩萨的圣像。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加持不可思议,如果我们看到一些众生非常可怜,或者马上就要死了,为其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传到他的耳旁,此后他就不会再堕恶趣了,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凡夫名字不具此功用。

  • 第4题:

    如果有一瓶价值昂贵的香水,你打算喷在自己身上,还是供养佛菩萨?为什么?


    正确答案: 供养佛菩萨。以此可以积聚菩提资粮,而若喷在自己终将坏灭的有漏不净肉身上,非但没有功德和利益,反而增加自己对肉身的贪执而紧紧束缚于生死轮回!

  • 第5题:

    如果观音菩萨及释迦牟尼佛能常示现,直接救化众生,众生不就更容易救化吗?为什么要众生看不见佛,而常沈苦海,而猜疑?


    正确答案:佛与菩萨,皆多化身,落叶飞花,皆可悟道,是落叶飞花,皆佛化身,在自己之器利钝,悟不悟耳。昔释尊在舍卫国,分明佛身现世,而舍卫城中之人,仅有三分之一信者,又有何说?佛菩萨之身,无刹无时而不现,要在众生有缘无缘而已。

  • 第6题:

    为什么要以悦耳的歌声供养诸佛菩萨,难道他们也喜欢听音乐吗?


    正确答案: 不是。诸佛菩萨已经断除了习气垢染,不会像凡夫一样有喜欢听音乐的分别妄念,但是如果我们以真诚、清净之心供养诸佛菩萨悦耳歌声,则能积累无量的资粮,因为诸佛菩萨是殊胜对境之故。

  • 第7题:

    问答题
    与我们娑婆世界最有缘的佛、菩萨有哪些?

    正确答案: 依佛教的宇宙观而言,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其中最为人所知晓,为人所称念的有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又称为<三宝佛>。
    在诸菩萨中,则有浙江普陀山的大悲观世音、山西五台山的大智文殊师利、四川峨嵋山的大行普贤王、安徽九华山的大愿地藏王等四大名山的菩萨,以及当来下生弥勒菩萨,为娑婆世界所熟知,也是与中国最有缘的<五大菩萨>。五大菩萨的慈悲、智慧、大行、愿力及包容的特质,一真是佛教徒修持的楷模,学习的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释迦牟尼像两侧常塑有小一号的胁侍像,他们可能是(  )。
    A

    日光和月光二菩萨

    B

    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

    C

    年长的迦叶和年轻的阿难二尊者

    D

    骑狮的文殊和骑象的普贤二菩萨

    E

    药师佛和阿弥陀佛


    正确答案: C,E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正确答案: 佛菩萨并不是只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凡是能够利益众生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有情物或无情物,均是佛菩萨的化现。
    我们也应像佛菩萨那样发愿:生生世世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槃之前,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愿我变成任何事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唐代洞窟彩塑的主要内容有()像。
    A

    B

    弟子

    C

    菩萨

    D

    天王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长寿三尊像指的是(  )。
    A

    观音菩萨

    B

    白度母

    C

    阿弥陀佛

    D

    尊胜佛母

    E

    白伞盖佛母


    正确答案: D,C
    解析:
    白度母、长寿佛(阿弥陀佛)、尊胜佛母三尊组合一起时,称为长寿三尊像。B项,“度母”又称“救度母”,藏语称为“卓玛”,据说是从观音菩萨眼中变化而来的,有二十一位身色形象不同的度母,其中最受尊崇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C项,阿弥陀佛也被尊称为“南无阿弥陀佛”,意为对佛的尊敬、皈依、归敬、归命。阿弥陀佛是一位叫“法藏”的人修学圆满后的称号,在印度都尊称为“佛、佛陀、如来、人天师等等”。D项,尊胜佛母是一位救苦救难的女性菩萨。

  • 第12题:

    单选题
    佛和菩萨都具有高尚道德、人格圆满。因此我们礼拜诸佛菩萨是()
    A

    对佛菩萨恭敬、尊重的表现

    B

    以佛菩萨作为自己做事的模范,由此引发自己内在的自心佛

    C

    以上皆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
    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

  • 第14题:

    十方佛国以外有无其他佛国?十方诸佛菩萨中其佛位有无高低,何佛成佛最早?及阿弥陀佛是否为十方诸佛中佛位最高者?又大悲咒每句中是否菩萨圣号?


    正确答案:既曰十方,则横穷竖遍,安有其外。言佛则佛佛道同,言菩萨则有四十二级之别,兹以月喻,自初一至十四,皆喻菩萨,其光明各有不同。至十五则喻佛陀,正二三月乃至腊月之十五夜月,无不相同也,偈中称‘阿弥陀第一’,赞其愿也。大悲咒乃系真言,古例不许翻译。世间所流通之绘图注解本,区区学识浅短,未解梵文,对之总觉怀疑。如咒中‘娑婆诃’句甚多,而注者每一‘娑婆诃’,则各异其讲,何字同音同,竟有若干分别也。居士此问,恕不能答。

  • 第15题:

    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正确答案: 佛菩萨并不是只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凡是能够利益众生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有情物或无情物,均是佛菩萨的化现。
    我们也应像佛菩萨那样发愿:生生世世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槃之前,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愿我变成任何事物。

  • 第16题:

    诸佛菩萨已经断尽了饥饿感,为什么还要对他们供养神馐?不供养只发愿行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诸佛菩萨早已经断除了饥饿或难受的感觉,但自己若以吝啬心而没有作这样象征性的表示,你的发愿也不一定成功。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果我们连十盏灯和十个神馐也没有,却经常祈祷圣尊菩萨帮助自己、利益自己,这样的请求不一定能够实现。”

  • 第17题:

    唐代洞窟彩塑的主要内容有()像。

    • A、佛
    • B、弟子
    • C、菩萨
    • D、天王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问答题
    论中说:“我们不清净的身体,如果有了菩提心,就会变得跟佛身一样。”若是这样,初发心的人为什么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请以理说明。

    正确答案: 论中的观点主要侧重于菩提心的功德,是说如果相续中产生了菩提心,从因的方面就具足了佛身的相好庄严。但由于凡夫人并未断尽二障之故,所以从异熟果的方面而言,现在不可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由于菩提心的摄持,我们不清净的身变得像佛身一样有价值,堪为人天供养处,并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圆满佛果,具足种种相好庄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常见初学佛之人,多有业障累累,此是学佛不至诚否?或是佛菩萨试验他,或是消除宿世业障否?

    正确答案: 众生多劫轮回,善恶混杂,学佛是善种现行,障碍是恶种现行,能至诚是善种力大,不至诚是善种力微,业障能障与否,亦在其力强弱,至云佛菩萨之试验,及宿业消除,虽有其事,但初学之人功夫未进,教理不明,于此诸说,尚谈不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
    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大悲禅院之大雄宝殿,殿内正中的三尊佛背面为千手观音像,两角分别为(  )。
    A

    地藏菩萨像

    B

    观世音菩萨像

    C

    文殊菩萨像

    D

    普贤菩萨像

    E

    大势至菩萨像


    正确答案: E,A
    解析:
    大悲禅院大雄宝殿殿内释迦牟尼佛祖像背面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善财童子和龙女各侍左右。左后屋角供“文殊菩萨”,右后屋角供“普贤菩萨”。

  • 第22题:

    问答题
    如果给佛菩萨作沐浴,是否他们的身体也像我们一样不干净?为什么?此举有什么功德?

    正确答案: 不是。《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果有一瓶价值昂贵的香水,你打算喷在自己身上,还是供养佛菩萨?为什么?

    正确答案: 供养佛菩萨。以此可以积聚菩提资粮,而若喷在自己终将坏灭的有漏不净肉身上,非但没有功德和利益,反而增加自己对肉身的贪执而紧紧束缚于生死轮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