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虚假信息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主要是指导致()严重混乱。
第2题:
公共秩序保留
第3题:
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其投放的危险物质一定是虚假的,且产生的后果是扰乱了公共秩序,引起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恐慌,但还没有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否则,就构成了犯罪。()
第4题:
提出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法概念的是()
第5题:
公共秩序
第6题:
第7题:
是否援用公共秩序保留,主要取决于该外国法的内容
是否援用公共秩序保留,主要取决于该外国法的适用结果
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的内涵是一致的
公共秩序保留排除的对象为外国公法的适用
第8题:
是否援用公共秩序保留主要是看该外国法的内容
是否援用公共秩序保留主要取决与外国法的适用结果
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与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上的内涵是一致的
公共秩序保留排除的对象为外国公法的适用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称为“公共秩序保留”,在英美法中亦称作“公共政策”
保护本国公共秩序不受侵犯的“安全阀”
能限制外国法使用
一国法官通常要考虑相关外同的公共秩序是否会因某一外同法的适用而受到损害的问题
第13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4题: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又被称为()
第15题:
实施下列()行为,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第16题:
瑞士的布鲁歇把公共秩序划分为国内公共秩序和()。
第17题:
第18题:
礼仪
法律
道德
风俗
第19题:
第20题:
不是独立的问题
是公共秩序问题的一部分
其目的与公共秩序相同
与公共秩序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
第21题:
公共秩序是一个弹性条款
公共秩序有国内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之分
援引公共秩序制度不应与他国主权行为相抵触,也不应与外国公法的适用相混淆
目前几乎所有的统一冲突法公约都规定有公共秩序保留条款
中国《民法通则》中有条款全面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第22题:
瑞士学者布鲁歇
法国学者巴蒂福
德国学者萨维尼
英国学者莫里斯
第23题:
法律规避
保留条款
公共政策
公共秩序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