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384-414年,长安人,南北朝最重要的佛教哲学家,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体系的奠基人。少年贫困,以代人抄书为生,遍读经史,由老庄玄学转向般若空宗,于是出家。二十岁时,已闻名关中。后到鸠摩罗什门下,与僧融、僧睿、竺道生等并称为“四圣”。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等,均收入《肇论》一书中。
僧肇的《不真空论》集中阐述了他的佛教宇宙观。即:不真空:般若学空观,既不认为万物之前有一个虚无阶段,也不是在万物之外设置一个虚无本体,又不是抹杀万物作为假有的存在而另立一个与相对立的虚无;而是就万物的存在本身洞察其虚假不真,是空;空:不是就有无问题而言,而是说的真假问题。事物作为幻象存在,不真实,故空;假号即俗谛,真名即真谛;“有是有其事象,无是无其自性。事象既形,不能说无,待缘而有,故无自性”,“性空”,非真实。
在他看来,宇宙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说,一切的生是由于缘的聚会,一切的灭是由于缘的离散,所以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因为不真实,所以是空。他极力要说明的是虽然一切事物是虚幻的,但不是“无“,而是”不真“。为了论证不真即空,僧肇首先对六家七宗的基本派别“无心”、“即色”、“本无”三派进行了批判。
更多“如何理解僧肇的“不真空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不属于僧肇《肇论》四篇的文章是()。

    • A、《物不迁论》
    • B、《过秦论》
    • C、《不真空论》
    • D、《般若无知论》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中土般若学始于谁翻译的《般若经》。()

    • A、鸠摩罗什
    • B、僧肇
    • C、安世高
    • D、支娄迦谶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如何理解评论的结尾,其基本要求如何?


    正确答案:评论的结尾同样是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所说的写文章要“画龙点睛”,在评论中,“点睛之笔”往往放在结尾部分。评论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 第4题:

    如何理解自我,如何研究自我?


    正确答案: 以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为着眼点,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的自我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艾里克森)关于自我在人格中的位置和作用的论述,主要的研究方法,如何促进自我的发展等

  • 第5题:

    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


    正确答案: 序是描述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
    所谓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例如:晶体空间点阵的有规则排列,行星绕着恒星有规则的运动,原子电子按不同的能级分成不同的壳层。所谓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个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例如一盘散沙、一堆垃圾、原子分子的热运动等。
    有序与无序可以分成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这三类统称为结构序,与之相对应还有功能序,是指事物在发挥功能时所呈现出来的一定顺序和规则。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或者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两者之间的转化,体现为从一种序向另一种序的转变。
    系统的熵越大,系统微观状态数越大,系统的微观粒子运动越无序。
    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维纳说:一个系统的熵就是他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熵越大,表示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越大;反之,熵越小,表示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越小。熵作为无序与混乱的度量的观点成为主流,成为许多理论的基础。

  •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自然主义历史观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 A、如何理解自然的本质
    • B、如何理解精神的本质
    • C、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
    • D、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

    正确答案:
    (1)有序与无序
    ①有序是指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②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空间序、时间序和时空序。当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和规则亦即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时,就是一种有序,反之则是无序。
    ③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2)“熵”
    “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系统的“熵”越大,系统微观状态数越大,系统的微观粒子运动越无序。维纳指出:一个系统的“熵”就是该系统无组织程度的度量。“熵”越大,表示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越大;反之,“熵”越小,表示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越小。“熵”作为无序与混乱的度量的观点成为目前的主流思想,并成为许多理论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的是(  )。
    A

    物不迁论

    B

    不真空论

    C

    般若无知论

    D

    明报应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明报应论》属于慧远法师的佛学思想。

  • 第9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僧肇的“不真空论”?

    正确答案: 384-414年,长安人,南北朝最重要的佛教哲学家,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体系的奠基人。少年贫困,以代人抄书为生,遍读经史,由老庄玄学转向般若空宗,于是出家。二十岁时,已闻名关中。后到鸠摩罗什门下,与僧融、僧睿、竺道生等并称为“四圣”。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等,均收入《肇论》一书中。
    僧肇的《不真空论》集中阐述了他的佛教宇宙观。即:不真空:般若学空观,既不认为万物之前有一个虚无阶段,也不是在万物之外设置一个虚无本体,又不是抹杀万物作为假有的存在而另立一个与相对立的虚无;而是就万物的存在本身洞察其虚假不真,是空;空:不是就有无问题而言,而是说的真假问题。事物作为幻象存在,不真实,故空;假号即俗谛,真名即真谛;“有是有其事象,无是无其自性。事象既形,不能说无,待缘而有,故无自性”,“性空”,非真实。
    在他看来,宇宙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说,一切的生是由于缘的聚会,一切的灭是由于缘的离散,所以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因为不真实,所以是空。他极力要说明的是虽然一切事物是虚幻的,但不是“无“,而是”不真“。为了论证不真即空,僧肇首先对六家七宗的基本派别“无心”、“即色”、“本无”三派进行了批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和“顿悟成佛”的是()
    A

    慧远

    B

    梁武帝

    C

    僧肇

    D

    竺道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自然主义历史观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A

    如何理解自然的本质

    B

    如何理解精神的本质

    C

    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

    D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如何爱学生?如何理解师爱无限?


    正确答案: 我们说爱是多方面的,在师爱无限的理念下,做一名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爱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学生,为什么有90%的老师付出了爱,但只有10%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我觉得这种现象是真实的,确确实实我们在师爱的传递过程中存在着误区。
    我认为老师的爱首先是一种张扬的爱,但不是过度的溺爱,张扬的爱,就该是学生感受得到的爱,应该是关注细节的爱,只有在具体的事件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无私之爱,学生才会终身铭记;其实我觉得爱也是一种艺术,教育需要艺术,爱更需要艺术,对学生的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一位成功的老师既是学生学业上的传授者,也是生活中的帮助者,更是人格上的引领者,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三点,我想这样的老师肯定会让学生感受到他的浓浓爱意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做一名老师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其实爱学生也没有一定的法则。但我们必须有一颗包容之心,虽包容却不庇护;我们应该有一颗奉献之心,虽奉献而不单纯地给予;说到底,我们应该有一颗真心,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我想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到师爱无限的。

  • 第13题:

    “不真实”的证明材料如何认定?


    正确答案: (1)经淘宝核实证明材料系伪造、变造的。
    (2)通过购买证明材料作出虚假证明的。
    (3)基于对证明材料的合理怀疑,淘宝将通知会员进一步对该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补充自证或作出合理解释,会员未在淘宝规定的合理时间内予以提供证明或作出合理解释的,该证明材料将被认定为“不真实”。

  • 第14题: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一句,出自()。

    • A、《不真空论》
    • B、《齐物论》
    • C、《物不迁论》
    • D、《指物论》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不真空论


    正确答案: 《不真空论》为僧肇对般若性空学各家“众论竞作,而性莫同矣”而作。理论主旨为“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虚物矣”。僧肇以不偏不二、不取不舍为理路,当下而论,即色而谈空,即色而显空;即色即空,色空不二。僧肇曰:“物从因缘故不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万物非真,假号久矣,”“以名求实,物无当名之实”,从上两方面讲,物为不真,不真即空。但是,“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欲言其有,有不自生;欲言其无,缘会即形。”故谈真则说空,导俗则存有,取不真空之中道义。

  • 第16题:

    如何理解外汇的概念。


    正确答案:对外汇概念的理解有两个层次,即动态的外汇和静态的外汇。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为另一国货币,用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而静态的外汇,实际上可以理解成由于动态的外汇而形成的相关的金融凭证,或称金融资产。国际债务清偿的全过程,可分为清偿过程中和清偿后的结果两个阶段。所以,静态的外汇又可进一步分为广义的外汇和狭义的外汇两个范畴。广义的外汇是对国际间债务清偿全过程中所形成的金融资产的统称,具体可分为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凭证、信用凭证和外国货币现钞。而狭义的外汇则仅仅指国际间债务清偿过程中的凭证,即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凭证。

  • 第17题: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自然主义历史观争论的焦点问题()

    • A、如何理解自然的本质
    • B、如何理解精神的本质
    • C、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
    • D、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单选题
    中土般若学始于谁翻译的《般若经》。()
    A

    鸠摩罗什

    B

    僧肇

    C

    安世高

    D

    支娄迦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不真空论

    正确答案: 《不真空论》为僧肇对般若性空学各家“众论竞作,而性莫同矣”而作。理论主旨为“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虚物矣”。僧肇以不偏不二、不取不舍为理路,当下而论,即色而谈空,即色而显空;即色即空,色空不二。僧肇曰:“物从因缘故不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万物非真,假号久矣,”“以名求实,物无当名之实”,从上两方面讲,物为不真,不真即空。但是,“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欲言其有,有不自生;欲言其无,缘会即形。”故谈真则说空,导俗则存有,取不真空之中道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僧肇《肇论》四篇的文章是()。
    A

    《物不迁论》

    B

    《过秦论》

    C

    《不真空论》

    D

    《般若无知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因果不灭论”是(  )的观点。
    A

    慧远

    B

    慧能

    C

    僧肇

    D

    玄奘


    正确答案: D
    解析:
    僧肇编著《物不迁论》的目的是论述佛教提出的因果不灭与修行能够成佛的思想观念。他以“物不迁”为命题,论证事物本身就不变迁、变迁的只是世俗昧者所造成的假象。《物不迁论》把“不迁”的观念巧妙地运用到佛教因果论上,宣扬“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不俱因,因不来今。不灭不来,则不迁之致明矣。”主张因能生果,原因是“因不昔灭”,即物并没丧失;但是“因”一旦生“果”,那么“因不来今”,表明“业”已得“报”。这样一来,他用“物之不迁”证得因果不灭,以因果不灭论说明三世因果的必然性与修行成佛的可能性。

  • 第22题:

    单选题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一句,出自()。
    A

    《不真空论》

    B

    《齐物论》

    C

    《物不迁论》

    D

    《指物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