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名定而实辩:同则同之,异则异之。
第1题:
在“物之所在地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
A、分割主义时期
B、整体主义时期
C、同则原则时期
D、异则原则时期
第2题:
同病异治之"异",是指
A、证候之异
B、病因之异
C、病因和证候之异
D、病因和病位之异
E、病性和病位之异
第3题:
第4题: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护理方法体现了哪条中医护理原则()。
第5题:
市场的供应量同商品的价格()--变化,市场的需求量则同之()变化。
第6题:
试述宋朝之思想统一与汉朝之思想统一之同异。
第7题:
异字异训
异名同实
复语单义
连类而及
第8题:
证候之异
病性和病位之异
病因和证候之异
病因和病位之异
病因之异
第9题:
第10题:
同向,异向
同向,同向
异向,异向
异向,同向
第11题:
正护
反护
同病异护
异病同护
预防为主
第12题:
症状之同
体征之同
病位之同
病因之同
证候之同
第13题:
中气下陷所致久痢、脱肛均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属于
A、因人制宜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审因论治
E、虚则补之
第14题:
张从正指出,“出血之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故将出血疗法运用于汗法的适应证。()
第15题:
《左传‘昭公三年》:“昔文襄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今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孔疏:“其命朝聘之故,吊葬之异,皆文公令之,非襄公也。”其中“文襄”属于()。
第16题:
翻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第17题:
翻译: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辩,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奸„„故壹于道法而谨于循令。
第18题:
证候之异
病因之异
病因和证候之异
病因与病位之异
病性与病位之异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病因之同
病性之同
病位之同
病因和病性之同
证候之同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