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吕氏春秋》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从我国古代诗词“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有类似广义相对论的理念。
第5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主要强调规律是()
第6题:
“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这就是说()。
第7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辩证的否定即“扬弃”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第8题: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第9题:
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12题:
“有教无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孔子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强调兴趣爱好的重要性,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正面的情绪色彩,从而愿意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并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对于兴趣爱好,以下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第16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第17题:
孔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是()
第18题: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第19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第20题:
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第21题:
在教学问题上,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
第22题: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第23题:
发展变化的
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
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