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叫语言代码?伯恩斯坦是如何区分局限语码和复杂语码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叫语码?什么叫语码转换?侠义的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是怎样区分的?


    正确答案: 语码指实际使用中的任何语言形式。含义广泛,可以用来指任何一种用来交际的语言系统或它的变体,语音、词汇、语法规则、方言、语言等在一定的交际场合都可以看作一种语码。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语码混合指语码A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并入了语码B中,B语码一般来说在交谈中占主导地位,语码A则处于从属、补充的地位。也就是说,狭义的“语码转换”只发生在句子和句子之间,而“语码混合”发生在句子内部。

  • 第2题:

    简述什么是语码的混用。


    正确答案: 1)所谓语码的混用是指在使用一种语码时由于特定的原因,大量混合使用另一种语码要素的情况;
    2)语码的混用和语码的混合不同;
    3)语码的混用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主观和客观。

  • 第3题:

    伯恩斯坦对语码与阶级关系的研究是怎样的?他的结论有何价值与局限?


    正确答案: 不同阶级的人,在表达能力和言语方式上有没有差别?伯恩斯坦最早进行了相关研究。
    被试:两组青少年。一组来自伦敦下层工人阶级家庭;一组来自同地区的中产阶级家庭。
    实验内容:描述一组无字连环画,孩子们在踢球,一个孩子在射门,球打碎了玻璃。
    结果:下层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描述语句简单、显得有些杂乱;来自同地区的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则可以描述得很细致精彩,并且语句连贯。
    结论:中产阶级的孩子可以掌握两种代码,而工人阶级的孩子只能掌握局限代码。也就是说,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有优势。
    伯恩斯坦的研究揭示了个人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社会环境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具有一定科学价值。但他将语码等同于语言能力,并与家庭出身直接挂钩,是不科学的,后来受到了很多批评。可以看出,两组孩子之所以表达不同,实际上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语言环境及受教育的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和语言能力的高低可能并无联系。

  • 第4题:

    关于是否区别语码转换和语码转混合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有人将语码转换区分为转换和混合。
    语码混合(codemixing):语码A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并入了语码B中,B语码一般来说在交谈中占主导地位,语
    码A则处于从属、补充的地位。
    也就是说,狭义的“语码转换”只发生在句子和句子之间,而“语码混合”发生在句子内部。语码混合实质上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句内语码转换”。
    有的学者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

  • 第5题:

    语码转换和语言借用是否有类似之处?


    正确答案: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语言借用是指在文化接触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从其他语言中借入自己语言所需要的成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借用。
    概括来说,语码转换和语言借用都属于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异的影响,语码转换属于语言使用的变异,语言借用属于语言结构的变异。其实语码转换在应用过程中本身就是语言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语码转换特指的场合是在同一次对话中用不同的语言,如果不是同一次谈话,语码转换这一概念就不适用。

  • 第6题:

    语码


    正确答案: 社会语言学家把任何一种语言或它的变体都看成是一种语码。

  • 第7题:

    单选题
    ()能够阶级差别。
    A

    语码的兼用

    B

    语码的转用

    C

    语码的替代

    D

    语码的选择和使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语码混合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大致分成两类

    B

    指语码转换

    C

    指借用

    D

    指皮钦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就会话能力来说,具备()的人会话能力较低。
    A

    精密语码

    B

    有限语码

    C

    角色语码

    D

    场景语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语码转换可以分为()。
    A

    句内语码转换

    B

    句间语码转换

    C

    附加语码转换

    D

    不同语言语码转换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语码的混用。

    正确答案: 1)所谓语码的混用是指在使用一种语码时由于特定的原因,大量混合使用另一种语码要素的情况;
    2)语码的混用和语码的混合不同;
    3)语码的混用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主观和客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关于是否区别语码转换和语码转混合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有人将语码转换区分为转换和混合。
    语码混合(codemixing):语码A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并入了语码B中,B语码一般来说在交谈中占主导地位,语
    码A则处于从属、补充的地位。
    也就是说,狭义的“语码转换”只发生在句子和句子之间,而“语码混合”发生在句子内部。语码混合实质上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句内语码转换”。
    有的学者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语码转用


    正确答案: 原本以某语码为母语的言语社团放弃使用母语而转用其他语码的现象,典型的如满族转用汉语。如回民族由原来的突厥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转换为汉语。

  • 第14题:

    语言(语码)转用


    正确答案:一个言语社区或该社区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转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称为语码转用。

  • 第15题:

    语码转用类型。


    正确答案: 1、民族语转为汉语。阿昌族语言兼用中的语码转用;
    2、一种民族语转为另一种民族语。乌兹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一部分专用维吾尔语,一部分转用哈萨克语;
    3、汉语转为民族语,又可分整体、主体和局部转用。

  • 第16题:

    语码转换可以分为()。

    • A、句内语码转换
    • B、句间语码转换
    • C、附加语码转换
    • D、不同语言语码转换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就会话能力来说,具备()的人会话能力较低。

    • A、精密语码
    • B、有限语码
    • C、角色语码
    • D、场景语码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语码的混合


    正确答案: 凡是操作几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人生活在同一区域,由于交往密切,往往会自然地采用其中的一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彼此的共同交际工具,并且是这种语言发生类似皮钦的变化,这些比那化的语言都可以称为混合语。

  • 第19题:

    问答题
    什么叫语言代码?伯恩斯坦是如何区分局限语码和复杂语码的?

    正确答案: 语言代码:也叫语码,指实际使用中的任何语言形式,含义广泛,可以用来指任何一种用来交际的语言系统或它的变体。语音、词汇、语法规则、方言、语言等在一定的交际场合都可以看作一种语码。
    英国社会学家伯恩斯坦把语码分为:
    局限代码和复杂代码。局限代码:指那些结构简单、大量使用人称代词和附加问句、句法选择比较容易预测(即较为普通、缺乏个性的)的语言表达方式。
    复杂代码:指那些结构比较完整和复杂、较多使用从句和连接词等复杂语法形式、很好地表现说话者的个性特点和语言修养的语言表达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伯恩斯坦对语码与阶级关系的研究是怎样的?他的结论有何价值与局限?

    正确答案: 不同阶级的人,在表达能力和言语方式上有没有差别?伯恩斯坦最早进行了相关研究。
    被试:两组青少年。一组来自伦敦下层工人阶级家庭;一组来自同地区的中产阶级家庭。
    实验内容:描述一组无字连环画,孩子们在踢球,一个孩子在射门,球打碎了玻璃。
    结果:下层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描述语句简单、显得有些杂乱;来自同地区的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则可以描述得很细致精彩,并且语句连贯。
    结论:中产阶级的孩子可以掌握两种代码,而工人阶级的孩子只能掌握局限代码。也就是说,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有优势。
    伯恩斯坦的研究揭示了个人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社会环境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具有一定科学价值。但他将语码等同于语言能力,并与家庭出身直接挂钩,是不科学的,后来受到了很多批评。可以看出,两组孩子之所以表达不同,实际上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语言环境及受教育的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和语言能力的高低可能并无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叫语码?什么叫语码转换?侠义的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是怎样区分的?

    正确答案: 语码指实际使用中的任何语言形式。含义广泛,可以用来指任何一种用来交际的语言系统或它的变体,语音、词汇、语法规则、方言、语言等在一定的交际场合都可以看作一种语码。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语码混合指语码A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并入了语码B中,B语码一般来说在交谈中占主导地位,语码A则处于从属、补充的地位。也就是说,狭义的“语码转换”只发生在句子和句子之间,而“语码混合”发生在句子内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语言(语码)转用

    正确答案: 一个言语社区或该社区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转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称为语码转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语码转换和语言借用是否有类似之处?

    正确答案: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语言借用是指在文化接触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从其他语言中借入自己语言所需要的成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借用。
    概括来说,语码转换和语言借用都属于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异的影响,语码转换属于语言使用的变异,语言借用属于语言结构的变异。其实语码转换在应用过程中本身就是语言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语码转换特指的场合是在同一次对话中用不同的语言,如果不是同一次谈话,语码转换这一概念就不适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