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小半夏加茯苓汤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胃肠实热,食已即吐者,治疗应首选()

    • A、小半夏汤
    • B、小半夏加茯苓汤
    • C、大黄甘草汤
    • D、泽泻汤
    • E、茯苓泽泻汤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半夏茯苓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妊娠气血两虚,痰饮内停,胃气不和,致患恶阻,肢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嗜食酸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 第3题:

    “干呕,吐逆,吐涎沫”,用何方治疗()

    • A、小半夏汤
    • B、小半夏加茯苓汤
    • C、吴茱萸汤
    • D、半夏干姜散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茯苓栀子茵陈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谷疸,心下痞满,四肢困倦,身体麻木,身目俱黄,心神烦乱,恶心欲吐,口生恶味,饮食迟化,小便赤黑。

  • 第5题: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者。

  • 第6题:

    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

  • 第7题:

    越婢加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肺胀,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 第8题:

    问答题
    半夏茯苓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妊娠气血两虚,痰饮内停,胃气不和,致患恶阻,肢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嗜食酸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解析: 半夏茯苓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组成】半夏12克茯苓干地黄各6克橘皮人参芍药旋复花芎藭桔梗甘草各9克细辛3克生姜12克
    【用法】上十二味,哎咀,以水400毫升,煮取320毫升,分二次服。
    【功用】化痰和胃,益气养血。
    【主治】妊娠气血两虚,痰饮内停,胃气不和,致患恶阻,肢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嗜食酸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 第9题:

    问答题
    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
    解析: 半夏汤
    【来源】《灵枢》卷十。
    【异名】半夏秫米汤(《兰台轨范》卷七)。
    【组成】半夏10克秫米15克
    【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
    【功用】化痰和胃。
    【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

  • 第10题:

    问答题
    葛根加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外感风寒,头痛,项背强直拘急,无汗,口不渴,呕逆,苔白,脉浮者。发汗解表,舒筋止呕。
    解析: 葛根加半夏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甘草6克(炙)芍药6克桂枝6克(去皮)生姜6克(切)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
    【用法】上八味,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减至800毫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覆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表,舒筋止呕。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项背强直拘急,无汗,口不渴,呕逆,苔白,脉浮者。

  • 第11题:

    问答题
    越婢加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肺胀,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解析: 越婢加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半夏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组成】麻黄12克石膏25克生姜9克大枣15枚甘草6克半夏9克
    【用法】上药六味,以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用】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胀,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 第12题:

    问答题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疟病发渴,亦治劳疟。
    解析: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柴胡24克人参黄芩甘草各9克栝楼根12克生姜6克大枣12枚
    【用法】上七味,切。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主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

  • 第13题:

    痰瘀阻肺型肺胀可选用何方治疗()

    • A、小青龙汤
    • B、越婢加半夏汤
    • C、小青龙加石膏汤
    • D、葶苈大枣泻肺汤
    • E、桂枝茯苓丸

    正确答案:D,E

  • 第14题:

    简述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何种呕吐?


    正确答案: 在本篇原文中,有第28条论小半夏汤证治;第30条、41条论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治。通用教材将第41条小半夏茯苓汤证归于狭义痰饮呕吐证中;将第28条小半夏汤证和30条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放入支饮呕吐证里。联系《金匮》第十七篇第2条原文辨饮邪致呕的内容,提到“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以及本篇第38条原文论支饮冒呕证,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主之,方中虽有干姜与生姜及其药量之别,亦可说明小半夏加茯苓汤既可用于狭义痰饮,又可用于支饮。这是《金匮》方剂互用,体现异病同治的原意。综观有关论述,似应统一认识,服从于临床应用。比如:小半夏汤为“呕家之圣方”、“祖方”已被历代相传,所以凡饮停心下,脾阳不运,肺失宣肃所致痰饮呕吐,兼见心下痞、眩悸者以及呕而不渴为饮盛阳弱,渴而呕者为饮阻阳郁,均可用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

  • 第15题:

    大半夏汤1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 第16题:

    桂枝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痰饮内伏,喘咳吐痰,胸满,发则寒热,腰背痛,其人振掘身瞤剧者。

  • 第17题:

    茯苓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 第18题:

    小陷胸加枳实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阳明暑温,水结在胸,身热面赤,头晕,不恶寒,但恶热,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舌上黄滑苔。

  • 第19题:

    茯苓升麻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孕妇转脬,小便不通。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何种呕吐?

    正确答案: 在本篇原文中,有第28条论小半夏汤证治;第30条、41条论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治。通用教材将第41条小半夏茯苓汤证归于狭义痰饮呕吐证中;将第28条小半夏汤证和30条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放入支饮呕吐证里。联系《金匮》第十七篇第2条原文辨饮邪致呕的内容,提到“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以及本篇第38条原文论支饮冒呕证,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主之,方中虽有干姜与生姜及其药量之别,亦可说明小半夏加茯苓汤既可用于狭义痰饮,又可用于支饮。这是《金匮》方剂互用,体现异病同治的原意。综观有关论述,似应统一认识,服从于临床应用。比如:小半夏汤为“呕家之圣方”、“祖方”已被历代相传,所以凡饮停心下,脾阳不运,肺失宣肃所致痰饮呕吐,兼见心下痞、眩悸者以及呕而不渴为饮盛阳弱,渴而呕者为饮阻阳郁,均可用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小陷胸加枳实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阳明暑温,水结在胸,身热面赤,头晕,不恶寒,但恶热,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舌上黄滑苔。
    解析: 小陷胸加枳实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黄连6克栝楼9克枳实6克半夏15克
    【用法】上药用急流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服。
    【主治】阳明暑温,水结在胸,身热面赤,头晕,不恶寒,但恶热,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舌上黄滑苔。

  • 第22题:

    问答题
    小半夏加茯苓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停饮呕吐,心下痞闷,头眩心悸者。
    解析: 小半夏加茯苓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半夏18克生姜15克茯苓9克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主治】停饮呕吐,心下痞闷,头眩心悸者。

  • 第23题:

    单选题
    干呕而利的治方是()。
    A

    半夏泻心汤

    B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C

    半夏干姜汤

    D

    小半夏加茯苓汤

    E

    生姜半夏汤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