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四逆汤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四顺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

  • 第2题:

    桂枝四物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妇人经来,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者。

  • 第3题:

    四逆加人参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阳气衰微,阴液内竭,四肢厥逆,恶寒脉微,下利而利忽自止者。回阳复阴。

  • 第4题:

    四逆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疏肝和脾,解郁透热。

  • 第5题:

    四物化郁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血郁,脉涩而芤。

  • 第6题:

    问答题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
    解析: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牡蛎15克(熬)蜀漆9克(去腥)龙骨12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1.2升,先煮蜀漆至1升,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主治】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

  • 第7题:

    问答题
    化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暑月受邪,郁于中焦,上吐下泻,手足厥冷,筋脉抽掣。
    解析: 化逆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一。
    【组成】黄连1.8克吴茱萸0.9克厚朴3克青皮3克霍香4.5克木瓜3克木香1.5克白蔻1.8克独活3克乌药2克蒺藜12克茯苓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暑月受邪,郁于中焦,上吐下泻,手足厥冷,筋脉抽掣。

  • 第8题:

    问答题
    救肾安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久病体虚,脉虚。
    解析: 救肾安逆汤
    【来源】《杂症会心录》卷下。
    【组成】熟地9克丹皮3克泽泻3克山药3克茯苓3克萸肉3克沙参3克五谷虫4克(酒炒,研末)
    【用法】水煎服。
    【主治】久病体虚,脉虚。

  • 第9题:

    问答题
    四逆加人参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阳气衰微,阴液内竭,四肢厥逆,恶寒脉微,下利而利忽自止者。回阳复阴。
    解析: 四逆加人参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四顺汤(《肘后方》卷二)、回阳饮(《医学集成》卷一)、人参四顺汤(《鸡峰普济方》卷五)。
    【组成】甘草6克(炙)附子10克(生,去皮)干姜4.5克人参3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回阳复阴。
    【主治】阳气衰微,阴液内竭,四肢厥逆,恶寒脉微,下利而利忽自止者。

  • 第10题:

    化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暑月受邪,郁于中焦,上吐下泻,手足厥冷,筋脉抽掣。

  • 第11题:

    当归四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厥阴伤寒,血脉凝涩,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肠鸣腹痛,下利不止;或阴颓疝气,睾丸掣痛,牵引少腹。现用于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足踝酸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荨麻疹、精索静脉曲张、女子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冻疮、皲裂等属血虚寒凝经脉者。养血散寒,温经通脉。

  • 第12题:

    宽中降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食滞中焦,脘腹胀满,呃逆或嗳气,不思饮食。宣导中焦,理气降逆。

  • 第13题: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素体血虚,内有久寒,又复外受寒邪,手足厥逆,舌谈苔白,脉细欲绝,或兼见头顶痛,干呕、吐涎者。养血通络,散寒降逆。

  • 第14题:

    问答题
    通脉四逆汤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解析: 通脉四逆汤2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吴茱萸(炒)60克附子(炮,去皮、脐)30克桂心(去皮,不见火)通草细辛(洗,去叶、土)白芍药甘草(炙)各15克当归(去声>9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主治】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

  • 第15题:

    问答题
    四妙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小儿麸豆疮欲出,浑身壮热,情绪不乐,不思饮食。
    解析: 四妙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组成】紫草升麻糯米各30克甘草(生)7.5克
    【用法】上四味,粗捣筛。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主治】小儿麸豆疮欲出,浑身壮热,情绪不乐,不思饮食。

  • 第16题:

    问答题
    茵陈四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
    解析: 茵陈四逆汤
    【来源】《卫生宝鉴·补遗>。
    【异名】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组成】干姜45克甘草(炙)60克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茵陈180克
    【用法】上锉。每服酌量多少,水煎,凉服。
    【主治】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

  • 第17题:

    问答题
    四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回阳救逆。
    解析: 四逆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甘草6克(炙)干姜4.5克附子10克(生用)
    【用法】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强人可将附子与干姜加倍。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
    【方论】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祛寒救逆为君;干姜辛热,温里祛寒,以加强附子回阳之效为臣;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并缓解附、姜燥烈之性为佐、使。三味配合,具有回阳救逆之功。
    【实验研究】强心作用《山西医学院学报》1982(1):18,四逆汤对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心肌收缩振幅明显增加,而对心率影响不明显。四逆汤对冠脉、心肌的影响,可被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减弱,这证明四逆汤属于肾上β腺受体兴奋药。《新中医》1981(1):49,四逆汤单用附子时,强心作用既不十分明显,也不持久,且有毒性,若与甘草,干姜配伍(后两者均无强心作用),强心、升压作用显著,且持久,其原因是甘草甜素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提高心肌对附子敏感性的功能,而干姜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促进了血液循环。

  • 第18题:

    问答题
    四逆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疏肝和脾,解郁透热。
    解析: 四逆散
    【来源】《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四味,捣筛为细末。白饮和服3克,一日三次。
    【功用】疏肝和脾,解郁透热。
    【主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
    【加减】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方论】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实验研究】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泸州医学院学报》1980(2):9,四逆散复方对巨噬细胞机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P<0.005),对兔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和抗痉挛作用,可升高血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搏加快。认为四逆散对上述平滑肌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其中所含枳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