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解散功效与作用

题目

八解散功效与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八解散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消风百解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四时伤寒,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四肢倦怠;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涕唾稠粘,痰涎壅盛,气急满闷者。散风寒,解表邪。

  • 第2题:

    问答题
    消风百解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四时伤寒,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四肢倦怠;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涕唾稠粘,痰涎壅盛,气急满闷者。散风寒,解表邪。
    解析: 消风百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荆芥白芷陈皮(洗,去白)苍术麻黄(去节)各120克甘草(炙)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水350毫升,姜3片,乌梅1个,同煎至250毫升,不拘时温服,或用茶,酒调下。仍欲发散风邪,入连须葱白33厘米同煎。
    【功用】散风寒,解表邪。
    【主治】四时伤寒,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四肢倦怠;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涕唾稠粘,痰涎壅盛,气急满闷者。

  • 第3题:

    问答题
    八解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劳伤过度,骨节酸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黄,怠情少力;或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解析: 八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藿香(去士)各30克厚朴(去粗皮,锉,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60克半夏(汤洗七次)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葱白3寸,同煎至100升,温服。不拘时侯。
    【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劳伤过度,骨节酸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黄,怠情少力;或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 第4题:

    问答题
    生地八物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中消。清胃滋肾。
    解析: 生地八物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生地9克山药4.5克知母4.5克麦冬9克黄芩3克黄连3克黄柏3克丹皮4.5克荷叶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滋肾。
    【主治】中消。

  • 第5题:

    八物肾气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肾气不足,腰膝酸软,面色不华,牙齿松动,消渴等证。

  • 第6题:

    问答题
    神解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温病初起,憎寒壮热,头痛身重,四肢无力,遍体酸痛,口苦咽干,胸腹满闷。清热透邪,泻火解毒。
    解析: 神解散
    【来源】《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3克蝉蜕5个神曲9克金银花6克生地6克木通3克车前子3克(炒,研)黄柏3克(盐水炒)黄芩3克(酒炒)桔梗3克黄连3克
    【用法】水煎去滓,入冷黄酒50毫升,蜜30毫升。和匀冷服。
    【功用】清热透邪,泻火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憎寒壮热,头痛身重,四肢无力,遍体酸痛,口苦咽干,胸腹满闷。

  • 第7题:

    问答题
    水解散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伤寒时疾。
    解析: 水解散2
    【来源】《医方类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
    【组成】柴胡知母瓜蒌青木香升麻茵陈各30克大黄栀子仁石膏芒消各45克黄芩干葛各37.5克枳壳(炒)芍药各22.5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空腹时以冷水和散1匙,调顿服。以利为度。春、夏用冷水,秋、冬用暖水,不退再服。
    【主治】伤寒时疾。

  • 第8题:

    问答题
    八正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解析: 八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方论】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