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更多“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近代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 B、《上海新报》
    • C、《时务报》
    • D、《苏报》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结局如何?


    正确答案: 背景:
    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在国统区兴起的一股宣传第三条道路潮流,代表人物中有不少是民主党派成员。1947年2月,国共合作胜利之后,《观察》、《大学评论》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将第三条道路运动推向高潮。国统区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出现,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道路。由于第三条道路确实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尚未摆脱个人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要求和情绪,因而在一个时期内影响十分广泛。对此,中共组织国统区进步报刊对这一主张进行驳斥与批判。
    结果:
    对于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活动,国民党当局始终实行弹压政策。1948年12月,国民党下令查封《观察》周刊,主编储安平愤而离沪去解放区,投身于人民新闻队伍。至此,美帝国主义寄予厚望的第三条道路彻底破产,其宣传活动就此戛然而止。

  • 第3题:

    近代以来中国报刊逐步走向繁荣。一般认为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 A、《中国丛报》
    • B、《昭文新报》
    • C、《时务报》
    • D、《新青年》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西方近代作战理论的发展和认识整体优于中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简述中国近代外文报刊的发展和影响?


    正确答案: 19世纪初,在清政府依旧实行专制统治且有诸多限禁的情况下,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办报,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自那时起,不断有外国人远道来华办报(鸦片战争后他们更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大举抢滩),至19世纪末,逐渐形成以英美报刊为主干,以香港、澳门、上海为基地,辐射广州、汕头、福州、厦门、台湾、宁波、烟台、天津、北京、九江、汉口等大城市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如《蜜蜂华报》(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报)、《中国丛报》、《得臣报》、《孖刺报》、《香港电讯报》、《华北捷报》、《字林西报》、《文汇报》、《晋源报》、《京津泰晤士报》、《香港华字日报》、《香港中外新报》、《中国教会新报》、《万国公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截至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始于此),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80余种,外文报刊约有130多种。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态势,以致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外报时期”。

  • 第6题:

    近代报刊和封建邸报有什么不同?中国的历史环境中能否自发地产生近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


    正确答案: 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与封建邸报不同之处是有独立撰稿权,记者和编辑可以自行采集新闻,发表评论,体现了民主主义观念,因此,它不能为专制独裁的封建统治者所容忍,在严厉的封建社会中是不能产生近代报刊的。

  • 第7题:

    中国近代历史最长、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之一是()。

    • A、《申报》
    • B、《上海新报》
    • C、《时务报》
    • D、《苏报》

    正确答案:A

  • 第8题:

    近代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不包括()。


    正确答案:机械流水线对人空余时间的解放

  • 第9题:

    问答题
    应该如何划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经济周期的划分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客观内在规律,因此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阶段划分,应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的周期运作作为分期的依据,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50年—1887年,第二阶段为1887年—1914年,第三阶段为1914年—1936年,第四阶段为1936年—1949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近代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不包括()。

    正确答案: 机械流水线对人空余时间的解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

    正确答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结局如何?

    正确答案: 背景:
    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在国统区兴起的一股宣传第三条道路潮流,代表人物中有不少是民主党派成员。1947年2月,国共合作胜利之后,《观察》、《大学评论》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将第三条道路运动推向高潮。国统区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出现,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道路。由于第三条道路确实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尚未摆脱个人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要求和情绪,因而在一个时期内影响十分广泛。对此,中共组织国统区进步报刊对这一主张进行驳斥与批判。
    结果:
    对于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活动,国民党当局始终实行弹压政策。1948年12月,国民党下令查封《观察》周刊,主编储安平愤而离沪去解放区,投身于人民新闻队伍。至此,美帝国主义寄予厚望的第三条道路彻底破产,其宣传活动就此戛然而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评价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答案: 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传统散文的终结,现代散文的先导:是中国散文的新解放和新发展;是通向未来的现代白话散文的桥梁与纽带。中国近代散文,与整个近代文学一样,处于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之中。
    出现了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又一次高潮,这是我国自唐宋以来散文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它以自己强烈的政治倾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内容,爱国与民主的思想,以及散文体式的丰富性,显示出其时代的特色,表现了强烈的革新精神,呈现出散文近代化特征。近代新体散文的出现和迅速被社会所接受的事实,使有清一代独据文坛统治地位一百多年的桐城古文,处于无地自容的地步。特别是随着新文体的产生,白话散文也开始被提倡、流行。
    这无疑成为产生“五四”白话散文的必然过渡。没有这个过渡,就很难有“五四”白话散文的迅速产生。尽管由于近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了他们在散文艺术革新上的不彻底,然而,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近代散文变革所发生的划时代变化,无疑是对当时居于正宗地位实则僵化空疏的桐城派古文的冲击、批判和否定。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第14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开创和发展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简要概括中国报刊在版式上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1)古代报刊:以手抄为主,书册式。无报头。
    (2)近代报刊:外文报刊从一开始就使用规范的外国报刊形式.中文报刊适应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线装书的形式.
    (3)辛亥革命以后逐渐采用现代形式,结束了"报"、"刊"不分的时代。

  • 第16题:

    中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亚细亚报》。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中国近代报刊是在咋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正确答案: 世界报业开始向商业报刊阶段迈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突飞猛进地发展;随着全球扩张行为,西方殖民者不仅携带本国报纸进入殖民国家,还在所到之处创办具有宗主国色彩的报纸。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处于睡狮状态,停而不前;中国的古代报纸在清前中期已到达顶峰,但却没有直接演进为近代报纸;随着西方脚步的一步步迈近,在中国掀起殖民扩张的热潮,随即外人在华办报开始出现并延续。

  • 第18题:

    简述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正确答案: 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
    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中国人认识近人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总之,外报的实践,在多方面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条件。

  • 第19题:

    中国文化在近代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概括中国报刊在版式上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1)古代报刊:以手抄为主,书册式。无报头。
    (2)近代报刊:外文报刊从一开始就使用规范的外国报刊形式.中文报刊适应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线装书的形式.
    (3)辛亥革命以后逐渐采用现代形式,结束了"报"、"刊"不分的时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中国近代报刊是在咋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正确答案: 世界报业开始向商业报刊阶段迈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突飞猛进地发展;随着全球扩张行为,西方殖民者不仅携带本国报纸进入殖民国家,还在所到之处创办具有宗主国色彩的报纸。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处于睡狮状态,停而不前;中国的古代报纸在清前中期已到达顶峰,但却没有直接演进为近代报纸;随着西方脚步的一步步迈近,在中国掀起殖民扩张的热潮,随即外人在华办报开始出现并延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近代报刊和封建邸报有什么不同?中国的历史环境中能否自发地产生近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

    正确答案: 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与封建邸报不同之处是有独立撰稿权,记者和编辑可以自行采集新闻,发表评论,体现了民主主义观念,因此,它不能为专制独裁的封建统治者所容忍,在严厉的封建社会中是不能产生近代报刊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正确答案: 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
    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中国人认识近人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总之,外报的实践,在多方面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