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以美女自比,使自己的妆容保持美好,代表对于美好品格的追求。这是延袭了()的传统。
第1题:
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2分)
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参考译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华亭人。他的父亲(周)文荣在楚国游历求官时客死在归州的官吏住处。芳容十四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临终时抚摸着芳容说:"怎能让你成为寻找亲人(骨骸)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芳容哭泣着立下志愿,从此开始有背(父亲)遗骨回来安葬的念头。芳容认为自己已经成人,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难艰险了,于是自告奋勇说:"天下哪里有没有父亲的人呢!"于是在家族的宗庙里烧香说:"这次出去(如果)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骨,就发誓再也不回来了。"
自从出了城,芳容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会赶路。时冷时热,时饥时饱。到旅店投宿时,头晕目眩,浑身热得像火一样。第二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样子,很害怕,不敢让他留宿,想要把他搬运安放到附近的庙中。芳容于是说:"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就可以痊愈。何况我有重要的事没有完成,(请您)为我叫来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诉他。"不久里正来了,听到他的讲述后被感动,请来医生(为他治疗)。(芳容)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着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有时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路到天亮。有时赤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裂开,血止不住地流。(芳容)终于到达归州,依靠长年打杂的人指点,找到了父亲的遗骨。
芳容背着(父亲的)遗骨上船(回家),半个多月终于到达里门,把父亲安葬在祖墓旁,回复去世的祖父母的遗命。
第2题:
第3题:
彩妆中蜜粉的主要作用是使肌肤由内而外闪耀木炭般纯粹清雅光泽,展现水润满溢般澄净美好的肤质。
第4题:
屈原的美人代表的是是才德的美好。()
第5题:
《湘夫人》中所渗透的屈原的主要精神是()
第6题:
古时君子以美人、簪花等来象征寄托自己所追求的美好品格,这一传统起源于()
第7题:
诗词中女子以美女自比,使自己的妆容和衣服保持清洁美好,代表对于美好品格的追求,这延袭了()的传统。
第8题:
女子以美女自比,使自己的容貌和衣服保持清洁美好,代表对于美好品格的追求,这一行为沿袭了屈原的传统
第9题:
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热烈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也正是他对理想和光明执着追求的体现,与《离骚》的精神有着一脉相通之处。
第10题:
以下关于乘务员妆容说的法正确的是()。
第11题:
有实现必然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不可实现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超越客观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第12题:
以丁香自喻,表现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自傲精神
以丁香比喻姑娘,暗示对于美好的理想的追求
所写的“我”是一个处于失恋的苦闷与失望中的青年
所写的“我”是一位沉醉于追求美好理想的游子形象
所写的“我”是一位敢于同旧世界决裂的革命者形象
第13题:
第14题:
高尔基说:“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作为拥有青春的青少年,我们要()
第15题:
《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常用美丽的服饰来象征美好的品格。
第16题:
()追求细致明亮的效果,妆容可以浓艳些。
第17题:
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以来的()传统。
第18题: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
第19题:
古代诗词中画蛾眉常常代表了追求美好的品德
第20题:
()的意象表现了艾青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第21题:
诗词中以美女自比,使自己的妆容保持美好,代表对于美好品格的追求。这是延袭了()的传统。
第22题:
工作妆
晚宴妆
舞会妆
休闲妆
第23题: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写实主义
象征主义
第24题:
《史记》
《诗经》
《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