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是指()
第1题:
第2题:
《论语》中的智(知),是指()。
第3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
第4题:
孔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是()
第5题:
培训是指对从业人员和就业前的人员进行某种岗位或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的训练和培养的教育活动。
第6题:
强梁者是指()
第7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说明人对有兴趣的事物很容易形成肯定的态度。
第8题:
习近平指出奋斗是曲折的,(),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第9题:
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知识储备
学生的习惯培养
学生的人格养成
第10题:
“知信行”模式中“知”是指对接受的新知识采用积极态度并建立健康信念
“知信行”模式中“信”是指接受卫生保健等知识的过程
“知信行”模式中“信”是指对接受的新知识采用积极态度并建立健康信念
“知信行”模式中“行”是指对接受的新知识采用积极态度并建立健康信念
“知信行”模式中“知”是指把健康信念变成健康行为
第11题:
学习和知识
信念
态度
行为
第12题:
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对待事物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做事情要把握事物的“度”
对待事物要做到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第13题:
为者、执者是指()
第14题:
其知弥少是指()
第15题: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中“知”的意思是:()
第16题: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
第17题:
《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按照《论语》的原意表述为()。
第18题: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
第19题:
行为改变的“知-信-行”模式中的知是指()
第20题: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社会交往动机
自我提高动机
第21题:
学生的人格养成
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习惯培养
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22题:
仁慈的人喜欢山
聪明人喜欢水
宽容的人宁静如山
聪明的人稳重安宁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