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中唐,著名史论家、古文献学家,代表作《史通》,开“六经皆史”论之先河。
更多“刘知几”相关问题
  • 第1题:

    刘勰()50篇。它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其中《史传》篇则专论史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对刘知几《史通》有较大影响。


    参考答案:《文心雕龙》

  • 第2题:

    刘知几提出了史才的“三长”说:才、()、识。


    参考答案:学

  • 第3题:

    刘知几的史学“三长”是指( )。

    A.德
    B.才
    C.学
    D.识
    E.勤

    答案:B,C,D
    解析:

  • 第4题:

    对传说说法有误的是()。

    • A、传说与历史决然对立
    • B、刘知几反对把传说放到历史中
    • C、传说与口述史有区别
    • D、具有不固定的特点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刘知几认为《古今人表》的排列方式比《地理志》的排列方式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

    • A、史德
    • B、史学
    • C、史才
    • D、史识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刘知几


    正确答案: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唐代著名史学家,江苏彭城(今徐州)人,祖父曾任史官,父于高宗时官至侍御史。他深受家庭影响,对史学兴趣浓厚,20岁进士及第,得官后继续研究史学。从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参与修撰过多部史书。景龙二年(708),因痛感官修史书弊端诸多,愤而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阐发自己的史学观点,呕心沥血而于景龙四年(710)成书。《史通》全书20卷,分内外篇,内篇39篇,外篇13篇。其中,内篇的3篇北宋已佚,全书现存49篇。该书对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选择、语言运用、人物评论、史事叙述、作史原则、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史家得失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治史观点。他还特别提到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为当时人所称道,对后世亦有较大影响。《史通》堪称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评论的开创性著作,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史学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 第8题:

    唐代刘知几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学书中谈论修辞的地方很多。


    正确答案:《史通》

  • 第9题:

    单选题
    写《选举论》的是()。
    A

    刘知几

    B

    刘秩

    C

    贾谊

    D

    司马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形容《春秋》三传的文字“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A

    郑玄

    B

    刘知几

    C

    何休

    D

    刘大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现存最早关于《春秋左氏传》的注释,是魏晋时的()所著。
    A

    范宁

    B

    何休

    C

    杜预

    D

    刘知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刘知几提出了史才的“三长”说:才、()、识。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刘知几有“六家二体”之说:“六家”即《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二体”即()和纪传体。


    参考答案:编年体

  • 第14题:

    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上的贡献。


    参考答案:

    刘知几对于史学的贡献:
    (1)第一次对中国史学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总结。
    (2)表彰“直书”,贬斥“曲笔”。
    (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
    (4)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
    (5)指出了史家须具备的条件——“史才三长”。
    《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
    (1)关于史书内容。“五志三科”。
    (2)关于撰述方法。“博采善择”。
    (3)关于体裁体例。“六家”、“二体”、“十流”。
    (4)关于文字表述。“叙事为先”、“简要为主。
    (5)关于撰述原则。直书与曲笔。
    (6)关于史学功用。“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
    (7)关于史学批评范畴。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简与烦、创与循、名与实。
    (8)关于史学批评的方法。原始察终、求名责实、比较评论、区分类聚。
    (9)关于史家修养。“史才三长”。


  • 第15题:

    唐朝刘知几的《()》,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杜佑的《()》,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专著。
    史通;通典

  • 第16题:

    ()形容《春秋》三传的文字“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 A、郑玄
    • B、刘知几
    • C、何休
    • D、刘大櫆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通典》的编纂者是唐代著名官员()。

    • A、魏徵
    • B、李延寿
    • C、杜佑
    • D、刘知几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史评著述是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价,如刘知几的《史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评述刘知几史学思想和历史观。


    正确答案: (一)刘知几否认天命对人事有决定作用,主张史家论述历史上的“治乱兴亡,应以人事”为主。他批判了历史命定论而提倡了历史人定论。他认为对于国家的成败兴亡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智能,人的主观努力,而不是天命。刘知几的这种主张对于提高史书的质量,对于抵制封建统治者的天明说教和愚民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刘知几的心目中并没有人民大众的力量,他所谓的人事是帝王将相的活动,他不可能认识到人民大众的作用。刘知几虽有许多批驳灾异的言论,但他所批驳的只是董仲舒、刘向、班固等人对灾异的解释,指责他们对灾异应验解释的疏阔,并不是批驳天人感应本身的荒诞无稽。他并没有否定对灾异祥瑞、鬼神天命的存在。他也相信天是能够赏善惩恶的,他仍然是个有神论者。他对于历史命定论批判,对于历史人定论的提倡不可能是坚决的,他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他之所以反对命定论,提倡人定论,只是他处于史学家的责任感,局限于他的阶级立场和当时的科学水平,他还不能建立一个唯物主义理论基础,所以他只能引用孔子不谈天命、鬼神,“怪力乱神,宣尼不语”来作为理论依据,或根据举例性判断,或依据文献考证来批判,这样他的反对命定论也就很有限度了。
    (二)刘知几具有历史进化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历史是变化的。其次他指出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必有新发展,今不一定不如古,古也可以不如今。再次刘知几在看到古今变异的基础上区分了古代历史时期,注意到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还次,刘知几提出了“古今不同,势使然也”的观点。他认为促进时代推移社会变化的是一种客观的不以天命或各个意志为转移的势在起作用。刘知几不能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理之必然”。当他触及到历史规律进行具体分析时,他只能从所谓的地富才良等地理、人文的一般原则去说明此年。
    (三)刘知几有反对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但是他这种以命定论而提倡人定论,的历史观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他封建史家积极立场的局限性。
    (四)刘知几在华狄问题上也表现出进步观点,这种观点是对唐朝历史发展和趋势的积极反应,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史实。

  • 第20题:

    写《选举论》的是()。

    • A、刘知几
    • B、刘秩
    • C、贾谊
    • D、司马迁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填空题
    唐代刘知几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学书中谈论修辞的地方很多.

    正确答案: 史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对传说说法有误的是()。
    A

    传说与历史决然对立

    B

    刘知几反对把传说放到历史中

    C

    传说与口述史有区别

    D

    具有不固定的特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刘知几

    正确答案: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唐代著名史学家,江苏彭城(今徐州)人,祖父曾任史官,父于高宗时官至侍御史。他深受家庭影响,对史学兴趣浓厚,20岁进士及第,得官后继续研究史学。从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参与修撰过多部史书。景龙二年(708),因痛感官修史书弊端诸多,愤而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阐发自己的史学观点,呕心沥血而于景龙四年(710)成书。《史通》全书20卷,分内外篇,内篇39篇,外篇13篇。其中,内篇的3篇北宋已佚,全书现存49篇。该书对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选择、语言运用、人物评论、史事叙述、作史原则、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史家得失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治史观点。他还特别提到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为当时人所称道,对后世亦有较大影响。《史通》堪称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评论的开创性著作,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史学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
    A

    史德

    B

    史学

    C

    史才

    D

    史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