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徐志摩后期诗篇,指《猛虎集》、《云游》集中的诗。其中有思想内容较好的,如《拜献》、《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但总体来说,由于中国革命的深入,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大,也由于他爱情婚姻生活的理想的破灭,他的苦闷更深,诗篇中表现了浓厚的消极悲观倾向。《再别康桥》中的寻梦和幻灭感;《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面吹》中哀叹着“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严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生活》一诗简直表现出绝望的情绪:“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此外,还有着《西窗》、《秋虫》这样对革命抱有恐惧、敌视倾向的诗篇。后期诗篇总体而言在艺术技巧上则更趋圆熟。茅盾评论徐志摩是资产阶级“开山”诗人,同时又是资产阶级“末代的诗人”。“末代”应是就他的后期诗篇思想倾向而言的。
更多“简析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析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思想倾向。


    正确答案: 前期诗作的思想倾向在总体上呈积极进取之态;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提倡个性解放,追求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后期诗作表现出因理想幻灭和苦闷深重带来的浓厚的消极悲观情绪;流露出对革命的敌视和对立;反映出诗人复杂矛盾的思想倾向。

  • 第2题: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正确答案: 徐志摩后期诗集主要有《猛虎集》和《云游》,主要思想有:
    1、随着革命的深入和爱情理想的破灭,他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于是苦闷更深。表现了较深厚的消极悲观倾向。如《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表现的是梦的悲哀。
    2、对革命的实践和理论的恐惧和敌视。如《西窗》

  • 第3题: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小诗体:冰心、宗白华)


    正确答案: 思想:《繁星》《春水》主要内容是对母亲、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
    1、母爱、童真与自然之美已融为一体。冰心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至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
    2、作者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
    3、对大自然的礼赞,也与作者对母爱的宣扬一脉相承。
    艺术:受泰戈尔的《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托物喻理,常以哲理入诗。

  • 第4题:

    简析《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茶馆》是老舍1957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1898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5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2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3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 第5题:

    简析徐志摩《拜献》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感。


    正确答案:《拜献》写于1929年2月,后收入《猛虎集》,是徐志摩后期较好诗篇。他认为真纯的艺术“在于扩大净化人道与同情”。
    在《拜献》中,他坦率、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弱小、孤苦、不幸生命的人道主义的同情与扶弱。显示出徐志摩思想中关心现实的、人道主义的一面。

  • 第6题:

    简析臧克家《星星》的思想。


    正确答案: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被称为农民诗人或泥土诗人,后期诗作题材扩大。
    《星星》写于1946年,是后期代表诗作。《星星》借对星星的赞颂,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品格、价值、力量、意义。对《星星》的真挚歌唱,显示了作者对人民在历史上作用的新认识。在诗歌对星星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赞美中,可以看出他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人民的新世纪的热切向往。

  • 第7题:

    问答题
    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A、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B、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C、章法整饬,灵活多变。
    D、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析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主要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徐志摩的诗歌是中国现代新诗唯美追求的开端,徐志摩最讲究艺术形式,陈西滢说他的诗“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他刻意追求完美的形式,自觉地进行了新诗形式的试验和创新,对新诗美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可以说,闻一多为新诗格律化奠定了理论基石,徐志摩则提供了艺术范本。
    (2)徐志摩的诗歌是五四以后辩证审视传统的结果。徐志摩把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西洋诗歌的精华揉和在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他的诗歌柔美、流丽、清亮、缥缈的风格。
    (3)徐志摩在新诗音乐性的建立上做出了自己个性化的探索。他认为: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了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一首诗的秘密就是它的内涵的音节的匀整的流动。他的这些关于诗歌音乐性的观念对于“三美”原则的局限性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也影响了他之后的戴望舒等诗人的诗歌创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析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思想倾向。

    正确答案: 前期诗作的思想倾向在总体上呈积极进取之态;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提倡个性解放,追求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后期诗作表现出因理想幻灭和苦闷深重带来的浓厚的消极悲观情绪;流露出对革命的敌视和对立;反映出诗人复杂矛盾的思想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析徐志摩《沙扬娜拉》的独特情致和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 小诗《沙扬娜拉》,短短五句,却包融了无限离绪和柔情。“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音译。这首诗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道一声珍重,说一声再见;但诗中蕴涵的那种体味不足的温情和娇柔,甜蜜而又忧愁的体贴,都溶化在结尾飞扬而出的那声“沙扬娜拉”之中。它不仅表明了告别,更倾注着希望,寄托和期待!一声“沙扬娜拉”,轻飘而不失深沉,随意而不失执著,简洁而又充满异国情调。这首诗充分显示出诗人轻灵飘逸,温柔缠绵的创作风格和神态传神的艺术功力。诗人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惊人的观察能力,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了送别者形态和内心活动,“温柔”的举止,“娇羞”的表情,以及声调里所包含的“甜蜜的忧愁”,一位含羞的日本女郎仿佛就站在我们的面前,形象鲜明而生动,显示出诗人无以伦比的艺术创作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析《日出》的思想意义。

    正确答案: ①揭露三十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黑暗和腐朽以及金钱社会的人生世相;
    ②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③以“日出”为象征,以打夯工人的号子为背景,寓意黑暗社会终将为光明所取代。
    ④具有深刻独到的社会批判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小诗体:冰心、宗白华)

    正确答案: 思想:《繁星》《春水》主要内容是对母亲、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
    1、母爱、童真与自然之美已融为一体。冰心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至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
    2、作者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
    3、对大自然的礼赞,也与作者对母爱的宣扬一脉相承。
    艺术:受泰戈尔的《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托物喻理,常以哲理入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析《沉沦》的思想


    正确答案: 《沉沦》的主人公“我”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尽。1、小说大胆描写了这个受“五四”思潮的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性心理。追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
    2、作品最后通过主人公之口喊出的“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 第14题:

    简析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主要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徐志摩的诗歌是中国现代新诗唯美追求的开端,徐志摩最讲究艺术形式,陈西滢说他的诗“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他刻意追求完美的形式,自觉地进行了新诗形式的试验和创新,对新诗美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可以说,闻一多为新诗格律化奠定了理论基石,徐志摩则提供了艺术范本。
    (2)徐志摩的诗歌是五四以后辩证审视传统的结果。徐志摩把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西洋诗歌的精华揉和在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他的诗歌柔美、流丽、清亮、缥缈的风格。
    (3)徐志摩在新诗音乐性的建立上做出了自己个性化的探索。他认为: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了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一首诗的秘密就是它的内涵的音节的匀整的流动。他的这些关于诗歌音乐性的观念对于“三美”原则的局限性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也影响了他之后的戴望舒等诗人的诗歌创作。

  • 第15题: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正确答案: 徐志摩前期诗集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思想。由于作者长期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他的关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空想主义的混合物。如《婴儿》里,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为要寻一个明星》、《我有一个恋爱》抒发了作者对这一理想执着的追求。追求的过程中,他显得自信、乐观。由于他的政治理想与中国现实情况的矛盾,作者又感到这个理想有如一个梦,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开山诗人,他的内心也不无悲凉之慨。这些诗篇中,闪耀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诗魄。
    2、反映现实社会。如《太平景象》《人变兽》揭示了反动军阀统治的罪恶,发出了对黑暗现实生活的诅咒。《先生!先生!》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这些诗篇,明晰地显示了诗人关注现实、憎恨封建军阀、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倾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3、描写爱情体验。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基础,有时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真挚、坦率地表现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如《起造一座墙》《望月》《决断》《翡冷翠的一夜》等包含着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
    4、歌咏大自然。徐志摩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书”。不少诗作中,经常出现众多美丽的物象景观。如《再别康桥》《康桥再会吧》都以自己曾留学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景色为对象写出的佳作,抒发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 第16题:

    简析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
    为此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并从五个方面进行道德教育,即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论述,反映了道德教育中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至今仍有可供借鉴之处。

  • 第17题:

    简析阿垅《孤岛》的思想。


    正确答案:《孤岛》写于1946年成都。其时正是解放战争开始之际。《孤岛》一诗表现了诗人(以及和诗人相似情况的人)当时的处境,以及在这处境下诗人与革命、正义力量及其事业不可或分的血肉联系的告白。
    作品采取了暗喻手法,因而诗歌还包含有某种抽象的更为深奥的含义,例如:把诗歌理解成现在的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也是非常贴切的。

  • 第18题:

    问答题
    简析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正确答案: 徐志摩后期诗篇,指《猛虎集》、《云游》集中的诗。其中有思想内容较好的,如《拜献》、《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但总体来说,由于中国革命的深入,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大,也由于他爱情婚姻生活的理想的破灭,他的苦闷更深,诗篇中表现了浓厚的消极悲观倾向。《再别康桥》中的寻梦和幻灭感;《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面吹》中哀叹着“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严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生活》一诗简直表现出绝望的情绪:“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此外,还有着《西窗》、《秋虫》这样对革命抱有恐惧、敌视倾向的诗篇。后期诗篇总体而言在艺术技巧上则更趋圆熟。茅盾评论徐志摩是资产阶级“开山”诗人,同时又是资产阶级“末代的诗人”。“末代”应是就他的后期诗篇思想倾向而言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析徐志摩《拜献》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感。

    正确答案: 《拜献》写于1929年2月,后收入《猛虎集》,是徐志摩后期较好诗篇。他认为真纯的艺术“在于扩大净化人道与同情”。
    在《拜献》中,他坦率、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弱小、孤苦、不幸生命的人道主义的同情与扶弱。显示出徐志摩思想中关心现实的、人道主义的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作为直接抒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惆、落寞的情情,康桥已经化成了旧日情思的象征。诗人的情意完全融解在康桥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看似飘逸、洒脱的姿态下,却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康桥自然景物的人情化,诗人主观感情的自然化,在这里融为一体,情意浓浓。在这种物我融为一体的境界中,令人感悟到一种悠远而又执着的意念:人不能伴景长生,但情却能与景永存;人间总有别离,而性灵却天长地久。这首抒发个人情怀的诗,看不出时代的影子,听不到人民的呼声,自然有它的局限,但是它也同样是个性。自由与解放思想在艺术中的表现。
    徐志摩十分注意艺术技巧。在《再别康桥》里,他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的憧憬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情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正确答案: 徐志摩后期诗集主要有《猛虎集》和《云游》,主要思想有:
    1、随着革命的深入和爱情理想的破灭,他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于是苦闷更深。表现了较深厚的消极悲观倾向。如《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表现的是梦的悲哀。
    2、对革命的实践和理论的恐惧和敌视。如《西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正确答案: 《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本小诗集。其内容主要是对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如《春水•一o五》:“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母爱、童真与自然之美融于一体。她歌颂母爱的伟大,歌颂童真之美善以反衬社会之丑恶,她礼赞大自然的“母爱”。此外,《繁星》、《春水》也有不少对人生意义的哲理感悟和思索。在形式上,《繁星》、《春水》是小诗体,以一至四行的体式为多,抒写个人即时感兴,这是受印度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艺术上,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常以哲理人诗,但颇有诗意,语言简洁清丽,如“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文学革命后,周作人介绍日本的短歌和俳句,以及受泰戈尔小诗的影响,小诗体写作颇盛,以《繁星》、《春水》影响最大。作为自由体白话诗的一种,丰富了新诗体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正确答案: 徐志摩前期诗集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思想。由于作者长期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他的关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空想主义的混合物。如《婴儿》里,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为要寻一个明星》、《我有一个恋爱》抒发了作者对这一理想执着的追求。追求的过程中,他显得自信、乐观。由于他的政治理想与中国现实情况的矛盾,作者又感到这个理想有如一个梦,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开山诗人,他的内心也不无悲凉之慨。这些诗篇中,闪耀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诗魄。
    2、反映现实社会。如《太平景象》《人变兽》揭示了反动军阀统治的罪恶,发出了对黑暗现实生活的诅咒。《先生!先生!》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这些诗篇,明晰地显示了诗人关注现实、憎恨封建军阀、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倾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3、描写爱情体验。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基础,有时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真挚、坦率地表现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如《起造一座墙》《望月》《决断》《翡冷翠的一夜》等包含着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
    4、歌咏大自然。徐志摩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书”。不少诗作中,经常出现众多美丽的物象景观。如《再别康桥》《康桥再会吧》都以自己曾留学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景色为对象写出的佳作,抒发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