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 第2题:

    简述水产动物育种方法?


    正确答案:1、选择育种:利用生物的自然突变,选留有益,淘汰有害。
    2、杂交育种:在遗传基础不同的种群、品系、品种之间,制造有益的基因组合,从中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群体(或个体)。
    3、引种驯化:是水产动物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通过引种和驯化可以直接将其他国家或地区优良的品种引进加以利用。
    4、生物技术: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以及分子标记。
    5、性别控制:进行性别的遗传学或生理学控制是现代水产动物育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 第3题:

    阐述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及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
    1.水产动物病原与人类疾病关系不大,不易引起重视;
    2.水产动物免疫机制依赖于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
    3.水产动物抗体与人等高等生物的已知抗体不同,其疾病的免疫学防治方法尚在探索中;
    4.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学研究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1.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
    2.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
    3.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4.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
    5.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 第4题:

    结合渔业生产实际,谈谈今后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方向?


    正确答案: 水产动物的病害影响着人类健康,水产的无公害防治既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对环境和健康发展的要求。
    (一)控制水域污染,改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
    (1)控制养殖规模。
    (2)对养殖水域规定禁养期。
    (3)加强水产养殖用水的排放管理。
    (二)加强苗种生产管理,采用健康优质苗种
    (三)规范渔药使用,综合防治病害:
    (1)科学用药,加大绿色水产药物的开发力度。
    (2)提倡生态渔业和对病害的生态防治。①多品种综合养殖。②水质调节。③免疫预防。④利用微生态制剂防治病害。
    (3)提倡中草药防治病害。
    (四)开发使用健康饲料
    (五)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制,促进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顺利发展:
    (1)建立和完善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法规体系。
    (2)加强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队伍建设。
    总之,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是由病原体、环境和动物机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体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养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和控制养殖水体的环境条件,大力倡导健康养殖对预防水产动物疾病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 第5题: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过程中有哪些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它们在使用上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1)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影响小。
    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
    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
    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3)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
    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
    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4)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
    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
    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
    (5)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优点:药效好。
    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 第6题:

    我国古代对水产动物病害已有记载,著名的著作有范蠡著的();苏轼著的();徐光启著的()。


    正确答案:《养鱼经》;《物类相感志》;《农政全书》

  • 第7题:

    简述水产动物的范畴?


    正确答案: 1、脊椎动物门的鱼类。
    2、脊椎动物门两栖纲的无尾类蛙类和有尾类蝾螈类;爬行纲的龟鳖、鳄类;鸟纲的水禽类;哺乳纲的水生动物,如豚等。
    3、软体动物门的贝类。
    4、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虾蟹类。
    5、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的海参;海胆纲的海胆等。
    6、腔肠动物门的海蜇、水螅、水母和珊瑚等。
    7、多孔动物门的海绵等。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水产动物病害学

    正确答案: 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过程中有哪些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它们在使用上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1)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影响小。
    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
    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
    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3)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
    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
    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4)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
    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
    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
    (5)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优点:药效好。
    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育种方法?

    正确答案: 1、选择育种:利用生物的自然突变,选留有益,淘汰有害。
    2、杂交育种:在遗传基础不同的种群、品系、品种之间,制造有益的基因组合,从中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群体(或个体)。
    3、引种驯化:是水产动物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通过引种和驯化可以直接将其他国家或地区优良的品种引进加以利用。
    4、生物技术: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以及分子标记。
    5、性别控制:进行性别的遗传学或生理学控制是现代水产动物育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方法。

    正确答案: 水生动物疾病的预防要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1)改善生态环境。
    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2)增强机体抗病力: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人工免疫;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3)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建立检疫制度;彻底清塘;机体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消灭陆生终末寄主及带有病原体的陆生动物;消灭池中椎实螺等中间寄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有哪些主要的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 1、遍洒法
    优点:杀灭病原菌彻底(水中、体表)
    缺点:用药量大、安全性差、副作用大、污染水体、杀灭水中有益生物
    注意事项:
    ①准确计算药量
    ②勿用金属容器盛药
    ③泼药时间与方法
    ④泼药后注意观察,有异常及时补救
    2、浸浴法
    优点:药少,疗效好,不污染水体
    缺点:拉网易损机体;不可杀灭水中的病原体
    注意事项:
    ①先配药再放鱼
    ②药浴时间灵活掌握
    ③细心操作避免受伤
    3、挂袋挂篓法
    优点:药少、简单、无危险、毒副作用小
    缺点: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适合预防和前期治疗
    注意事项:
    ①药物最小有效浓度﹤回避浓度②最小有效浓度﹤使用浓度﹤回避浓度
    ③ 放药前停食1-2天,保证前来摄食
    4、浸沤法:只适于中草药的使用;
    缺点:发挥药效慢,只适于预防。
    5、涂抹法
    优点:用药少,安全,高效,副作用小;
    缺点:适用范围小
    注意事项:涂药后鱼体的头部应稍微高于尾部,防止药液进入口中或鳃中。
    6、口服法
    优点:杀灭体内病原体,用药少,方便,不污染水体
    缺点:难于控制个体服药量(食欲)
    7、注射法
    优点: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好,用药量少,疾病较严重时也可使用
    缺点:麻烦,易损机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有哪些主要的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1、遍洒法
    优点:杀灭病原菌彻底(水中、体表)
    缺点:用药量大、安全性差、副作用大、污染水体、杀灭水中有益生物
    注意事项:
    ①准确计算药量
    ②勿用金属容器盛药
    ③泼药时间与方法
    ④泼药后注意观察,有异常及时补救
    2、浸浴法
    优点:药少,疗效好,不污染水体
    缺点:拉网易损机体;不可杀灭水中的病原体
    注意事项:
    ①先配药再放鱼
    ②药浴时间灵活掌握
    ③细心操作避免受伤
    3、挂袋挂篓法
    优点:药少、简单、无危险、毒副作用小
    缺点: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适合预防和前期治疗
    注意事项:
    ①药物最小有效浓度﹤回避浓度②最小有效浓度﹤使用浓度﹤回避浓度
    ③ 放药前停食1-2天,保证前来摄食
    4、浸沤法:只适于中草药的使用;
    缺点:发挥药效慢,只适于预防。
    5、涂抹法
    优点:用药少,安全,高效,副作用小;
    缺点:适用范围小
    注意事项:涂药后鱼体的头部应稍微高于尾部,防止药液进入口中或鳃中。
    6、口服法
    优点:杀灭体内病原体,用药少,方便,不污染水体
    缺点:难于控制个体服药量(食欲)
    7、注射法
    优点: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好,用药量少,疾病较严重时也可使用
    缺点:麻烦,易损机体

  • 第14题:

    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
    1.改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
    A选择良好的水源条件水源充沛,无污染
    B科学地建设进排水系统
    (2)清整养殖场
    A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B药物清塘
    A.生石灰清塘(图1)
    干池清塘仅留5~10厘米深的水,每667平方米(相当于1亩)用生石灰50~70公斤。
    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25~150公斤
    B.漂白粉清塘
    按照鱼池中水的容量进行计算,每立方米用药量为20克。
    (3)保持良好的水质
    A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
    B定期加注新水,保持适宜水质
    C适时开动增氧机,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
    D采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改善水质
    2.增强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
    (1)加强饲养管理
    A合理放养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放养比例
    B科学投饵与施肥
    A.投饵:品质良好,营养全面,做好“四定”
    B.施肥:应根据池底质的肥瘦以及肥料种类等灵活掌握,有机肥应进行发酵处理。
    C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
    坚持每天巡塘,巡塘应注意:
    A.有无缺氧浮头现象
    B.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尽早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C.了解水质变化情况适时加注新水
    D.清除水中杂物清除杂物,防止水质污染
    D.做好管理日记
    (2)人工免疫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浸洗等接种途径,使养殖动物获得特异性抗病能力。
    (3)选育抗病力强的养殖新品种
    3.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建立检疫制度
    (2)清整养殖场
    (3)机体消毒
    A药液浸洗法
    B药液全池遍洒法
    (4)饵料消毒:主要针对水草应选用6ppm的漂白粉浸洗20-30分钟
    (5)食场消毒
    (6)食场消毒
    (7)鱼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
    A体外鱼病的药物预防采用全池泼洒消毒,针对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类型的药物。
    B体内鱼病的药物预防采用药饵投喂
    (8)消灭或驱杀一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

  • 第15题:

    水产养殖病害预防与控制的新技术到底离生产实际有多远?


    正确答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技术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也发展迅速。使用疫苗通过免疫途径预防鱼类病害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如草鱼出血病疫苗、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细菌疫苗等。影响鱼病免疫预防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一是产业政策、二是市场因素。国家正在研究和制定促进鱼病免疫预防技术推广应用的产业政策,而市场因素则主要依赖广大养殖生产者对免疫预防技术的了解、认识和信任,广大养殖生产者认识了鱼病免疫预防技术的科学性、稳定性、有效性,感受到了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市场就不是问题了。

  • 第16题:

    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的规定,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销毁的操作方法包括()。

    • A、焚毁
    • B、掩埋
    • C、化制
    • D、消毒

    正确答案:A,B

  • 第17题:

    水产养殖用处方既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用药的指导,也是配制现成制剂的依据,由()在诊疗活动中开具

    • A、水产动物类执业兽医师
    • B、处方药
    • C、非处方药
    • D、处方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述水产动物的育种特点


    正确答案: (1)选育难度大于作用和禽畜。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容易混杂,不便观察;鱼类等水产动物生殖周期长等。
    (2)适合于大型动物的一些常用育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水产动物。因水产动物是大群体,且具高度异质性,等位基因的变异多,杂合度高。
    (3)水产动物是生物工程研究的理想材料。多数水产动物具有卵生、体外发育、胚胎量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

  • 第19题:

    问答题
    结合渔业生产实际,谈谈今后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方向?

    正确答案: 水产动物的病害影响着人类健康,水产的无公害防治既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对环境和健康发展的要求。
    (一)控制水域污染,改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
    (1)控制养殖规模。
    (2)对养殖水域规定禁养期。
    (3)加强水产养殖用水的排放管理。
    (二)加强苗种生产管理,采用健康优质苗种
    (三)规范渔药使用,综合防治病害:
    (1)科学用药,加大绿色水产药物的开发力度。
    (2)提倡生态渔业和对病害的生态防治。①多品种综合养殖。②水质调节。③免疫预防。④利用微生态制剂防治病害。
    (3)提倡中草药防治病害。
    (四)开发使用健康饲料
    (五)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制,促进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顺利发展:
    (1)建立和完善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法规体系。
    (2)加强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队伍建设。
    总之,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是由病原体、环境和动物机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体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养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和控制养殖水体的环境条件,大力倡导健康养殖对预防水产动物疾病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水产养殖病害预防与控制的新技术到底离生产实际有多远?

    正确答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技术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也发展迅速。使用疫苗通过免疫途径预防鱼类病害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如草鱼出血病疫苗、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细菌疫苗等。影响鱼病免疫预防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一是产业政策、二是市场因素。国家正在研究和制定促进鱼病免疫预防技术推广应用的产业政策,而市场因素则主要依赖广大养殖生产者对免疫预防技术的了解、认识和信任,广大养殖生产者认识了鱼病免疫预防技术的科学性、稳定性、有效性,感受到了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市场就不是问题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阐述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及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
    1.水产动物病原与人类疾病关系不大,不易引起重视;
    2.水产动物免疫机制依赖于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
    3.水产动物抗体与人等高等生物的已知抗体不同,其疾病的免疫学防治方法尚在探索中;
    4.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学研究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1.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
    2.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
    3.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4.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
    5.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过程中有哪些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它们在使用上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1.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的方法。
    (1)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影响小;
    (2)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
    (1)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
    (2)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3.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
    (1)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
    (2)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4.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
    (1)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
    (2)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
    5.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1)优点:药效好;
    (2)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