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池塘的水温并非停留在同一水平,而是不断变化着的。主要表现在季节,昼夜的差异上。但池塘水温变化并非同气温变化同步,有着它的特殊性。
(1)季节变化,由于水温的比热比空气大,因而水吸收和放出热力都较空气大,不易产生激烈的变化,池塘水温变化较气温要小,一天平均温度,水温高于气温,白天平均水温低于气温,夜晚则高于气温。不过,由于池塘水体较小,常常和气温相差不大。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小于气温,最高最低月份较气温来得晚,水温一般1月份最低,7、8月份最高。
(2)昼夜变化。一天中的平均温度,一般下午2—3时最高,早晨6时较低,但昼夜变化的幅度并不大。
(3)池水的基本热能来自太阳的光能,所以水的表面较热。水为不良热导体,传热性较小,热能传播主要靠风力和对流,因而白天由于太阳的热能,上层水温较高。夜间由于水中能量与空气的交换,会造成水的对流,而使上、下水层的温度趋于一致。
更多“池塘水温有哪些变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池塘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径有哪些?溶氧量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 来源: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消耗:水生生物呼吸和池中有机物分解等作用。
    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变化:
    (1)水平变化:一般在下风向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往往比上风向多,故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夜间上风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因而夜间的耗氧量较大。故清晨鱼类由于缺氧造成的浮头一般集中出现于池塘的下风处。
    (2)垂直变化:一般在池塘的上部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溶氧多呈现过饱和;而下层水因辐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不易对流,光合作用减少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池水溶氧低,尤其是夏季,上下层水温差较大,水体稳定,底层水中溶氧可能低于零。到了夜间,由于水温下降,池水出现垂直对流,池水上下层溶氧趋于一致。
    (3)昼夜变化:白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池水中含氧量高,中午往往过饱和,夜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各种生物的呼吸过程使得池水溶氧量逐渐降低,黎明前降至最低点,这也是池鱼最容易出现浮头现象的时候。

  • 第2题:

    我国池塘养鱼有哪些特色?


    正确答案: 养殖鱼类的食物链较短;立体混养;苗种自繁自给;综合养鱼;科学管理水质,发挥池塘的生态效应作用。

  • 第3题:

    池塘生物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细菌数量多,且以异养菌为主,形成碎屑,把有机物直接转化成鱼类的饵料
    2.浮游生物生物量大,水生高等植物和底栖动物很少
    3.在浮游生物中又以浮游植物为主-所以鲢鱼的放养量要大于鳙鱼。
    4.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并在夏秋季节往往形成水华
    5.池塘水体小,生态环境易变化,因此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生物量波动较大

  • 第4题:

    池塘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池塘溶解氧的调节控制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适当扩大池塘面积。⑵、池水不宜过深。
    ⑶、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捞净水中杂物、残草、浮沫、剩饵及死鱼、净化水体。
    ⑷、大晴天中午深翻塘泥。⑸、合理施肥投饵,保持池塘适宜溶解氧量。
    ⑹、杀灭过多浮游生物。⑺、科学调节水位、加注新水。
    ⑻、施用化学增氧剂。⑼、吸附沉降有机物杀灭细菌及浮游生物。⑽、开启增氧机械。

  • 第6题:

    加热器出水温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加热器出水温度变化的原因有:
    ①加热器进汽压力变化。
    ②汽轮机负荷变化。
    ③进水流量变化。
    ④进水温度变化。
    ⑤加热器铜管表面结垢。
    ⑥加热器内积聚空气。
    ⑦加热器水位过高。
    ⑧加热器汽侧隔板不严,蒸汽短路。
    ⑨加热器水侧隔板损坏,给水短路。
    ⑩抽汽门、逆止门、进汽门失灵或卡涩。

  • 第7题:

    填空题
    池塘水温剧烈变化,易使鱼类(),严重时死亡。

    正确答案: 生理失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我国池塘养鱼有哪些特色?

    正确答案: 养殖鱼类的食物链较短;立体混养;苗种自繁自给;综合养鱼;科学管理水质,发挥池塘的生态效应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引起凝结水温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负荷变化,真空变化。
    (2)循环水进口温度变化。
    (3)循环水量变化。
    (4)加热器熟睡回到热井或凝汽器补水的影响。
    (5)凝汽器水位升高或铜管漏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池塘温度变化有随气温变化、()、随昼夜变化。

    正确答案: 随季节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池塘生物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细菌数量多,且以异养菌为主,形成碎屑,把有机物直接转化成鱼类的饵料
    2.浮游生物生物量大,水生高等植物和底栖动物很少
    3.在浮游生物中又以浮游植物为主-所以鲢鱼的放养量要大于鳙鱼。
    4.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并在夏秋季节往往形成水华
    5.池塘水体小,生态环境易变化,因此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生物量波动较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池塘水温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池塘的水温并非停留在同一水平,而是不断变化着的。主要表现在季节,昼夜的差异上。但池塘水温变化并非同气温变化同步,有着它的特殊性。
    (1)季节变化,由于水温的比热比空气大,因而水吸收和放出热力都较空气大,不易产生激烈的变化,池塘水温变化较气温要小,一天平均温度,水温高于气温,白天平均水温低于气温,夜晚则高于气温。不过,由于池塘水体较小,常常和气温相差不大。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小于气温,最高最低月份较气温来得晚,水温一般1月份最低,7、8月份最高。
    (2)昼夜变化。一天中的平均温度,一般下午2—3时最高,早晨6时较低,但昼夜变化的幅度并不大。
    (3)池水的基本热能来自太阳的光能,所以水的表面较热。水为不良热导体,传热性较小,热能传播主要靠风力和对流,因而白天由于太阳的热能,上层水温较高。夜间由于水中能量与空气的交换,会造成水的对流,而使上、下水层的温度趋于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池塘温度变化有随气温变化、()、随昼夜变化。


    正确答案:随季节变化

  • 第14题:

    池塘水温剧烈变化,易使鱼类(),严重时死亡。


    正确答案:生理失常

  • 第15题:

    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 A、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
    • B、水质的变化
    • C、水温的变化
    • D、翻花冒泡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池塘温度晴好天气水温在下午()最高,在凌晨()太阳出来前最低。


    正确答案:2:00~3:00;5:00~6:00

  • 第17题:

    简述池塘水温的变化特点


    正确答案: 1.变幅小,比较稳定-对鱼类有利
    2.有季节和昼夜变化-对水产养殖不利
    3.有垂直变化-有利有弊

  • 第18题:

    双水内冷发电机进水温度变化有哪些原因?


    正确答案: 双水内冷发电机进水温度变化原因有:
    ⑴冷却水温度变化。
    ⑵水冷器冷却水量变化或中断。
    ⑶冷却水滤水器阻塞。
    ⑷冷却器铜管脏污或结垢。
    ⑸发电机静子或转子出水温度变化。

  • 第19题:

    问答题
    池塘增加氧气供应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扩大池塘面积,利用风力引起的风浪和对池水的混合作用,加强空气O2的溶入,提高池塘D.O。并改善池底的溶氧状况。
    ②保持池塘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③及时加注新水,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D.O低或水质老化时及时换水改善。
    ④施用无机肥,特别是磷肥,改善氮磷比例,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加速物质循环。
    ⑤配养滤食性鱼类,加速物质循环。
    ⑥合理使用增氧机:这是人工增氧最有效的办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A

    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

    B

    水质的变化

    C

    水温的变化

    D

    翻花冒泡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池塘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池塘水温的变化特点

    正确答案: 1.变幅小,比较稳定-对鱼类有利
    2.有季节和昼夜变化-对水产养殖不利
    3.有垂直变化-有利有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池塘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径有哪些?溶氧量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 来源: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消耗:水生生物呼吸和池中有机物分解等作用。
    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变化:
    (1)水平变化:一般在下风向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往往比上风向多,故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夜间上风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因而夜间的耗氧量较大。故清晨鱼类由于缺氧造成的浮头一般集中出现于池塘的下风处。
    (2)垂直变化:一般在池塘的上部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溶氧多呈现过饱和;而下层水因辐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不易对流,光合作用减少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池水溶氧低,尤其是夏季,上下层水温差较大,水体稳定,底层水中溶氧可能低于零。到了夜间,由于水温下降,池水出现垂直对流,池水上下层溶氧趋于一致。
    (3)昼夜变化:白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池水中含氧量高,中午往往过饱和,夜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各种生物的呼吸过程使得池水溶氧量逐渐降低,黎明前降至最低点,这也是池鱼最容易出现浮头现象的时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