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特殊价值和普世价值的分析,错误的是()
第1题:
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所以,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共同的价值,才最有价值,由此可见,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 根据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 A.“求同”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 B.文化对“异”的包容程度要宽于文明 C.世界文明存在着不同价值取向 D.文化即使融合也难以消除差异
第2题:
第3题:
文化和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第4题:
()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过去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今天开放和合作的基因,它昭示着亚欧两个大陆之间文明交融,要弘扬古代丝绸之路凝聚而成的交流、融合、合作和共赢的价值理念,让21世纪亚欧各国之间文明对话更加顺畅、更加便利。
第5题: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依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
第6题:
“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第7题:
只有立足于具体的文化传统,抽象的政治原则和普世价值才能真正扎根。
第8题:
以下关于个人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
要尊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10题:
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价值论视角
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文化形态的视角
第11题:
文明合作;文明互鉴;文明共存
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
文明交流;文明比较;文明共存
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多样
第12题:
普世价值
马克思主义
世界文明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3题:
第14题: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
第15题:
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
第16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
第17题:
普世价值具有普遍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在当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个别国家把推广“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常常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去垄断发展模式的话语权,甚至演化为普世霸权。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的理解。
第18题: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第19题:
要尊重世界文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20题: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超越文明隔阂、()超越文明冲突、()超越文明优越。
第21题: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超越文明隔阂、()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
第22题:
多样性
复杂性
丰富性
开放性
第23题:
世界文明多样性
各国文化差异
文明差异
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