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相关问题
  • 第1题:

    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发展有何重大贡献?


    正确答案: 将现代话剧文学推向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1、他之前的剧作大多不从生活出发,不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而他的剧作则以表现人物为中心。
    2、他之前的剧作大多结构松散,平直,冗长,多为独幕剧,他的剧作能在多幕剧中驾驭多组冲突线,形成复杂、严谨、精巧的艺术结构。
    3、他之前的剧作,人物语言多为作者主观设计,标语口号、独白演说盛行,而他的剧作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能充分恰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 第2题:

    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双因素理论是“行为科学” 三大学派的主要理论之一,它是由()提出的。

    • A、赫茨伯格
    • B、科特
    • C、泰勒
    • D、马斯洛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在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首推科赫派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科赫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巴斯德和科赫可并列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被誉为“细菌学奠基人”的微生物学家是()。

    • A、列文虎克
    • B、巴斯德
    • C、伊凡诺夫斯基
    • D、科赫

    正确答案:D

  • 第7题:

    被后人称颂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巴赫
    • B、巴斯德
    • C、孟德尔
    • D、科赫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正确答案: 贡献: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决了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应举一例);是分子生物学的3大来源或3大支柱之一;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化促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为分子遗传学;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高等生物研究和利用中的微生物化趋向方兴未艾;微生物学中的一套独特实验技术迅速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共同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你从中有何启发。

    正确答案: 巴斯德:发酵的实质;否定了生物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消毒法;疫苗生产法。
    启发:勇于实践,实践-理论-实践。勤奋。不畏权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正确答案: 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如用明胶、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染色、悬滴培养、显微摄影)等;分离到多种重要病原细菌,如炭疽病菌,结核杆菌,链球菌和霍乱弧菌等;提出了证实某微生物确为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所以,科赫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灭菌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经过灭菌后,才能保持无菌状态,防止培养基被污染,以及杂菌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灭菌在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防止培养基被污染;防止杂菌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分子科学发展中有二位科学家在高分子物理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谁?请列举他们的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1)H.Staudinger(德国):“论聚合”首次提出高分子长链结构模型,论证高分子由小分子以共价键结合。195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
    (1)大分子概念:线性链结构
    (2)初探[η]=KMα关系
    (3)高分子多分散性
    (4)创刊《die Makromol.Chemie》1943年
    (2)P.J.Flory(美国),197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
    (1)缩聚和加聚反应机理
    (2)高分子溶液理论
    (3)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结合
    (4)非晶态结构模型

  • 第14题:

    棕榈科树木有何特点?生长习性如何?在园林中有何应用?


    正确答案:茎干直立,常不分枝,粗壮或柔弱,有刺或无刺,干部常具宿存叶基或环状叶痕。叶常丛生于枝顶,掌状或羽状分裂,稀全缘;叶柄基部常扩大成纤维状的鞘,花小、辐射对称,两性或单性,排成圆锥或穗状花序,佛焰苞1~多数,包围花梗和花序的分枝;花被轮,分离或合生,雄蕊6,稀为多数,子房上位,浆果或核果。
    习性:生长健壮,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阴,不耐寒,宜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壤土。生长慢,抗风性强。
    应用:棕竹修理青翠,叶形优美,杆如细竹,为热带优良的观赏植物,造景时可作下木,常植于建筑的庭院及小天井中,盆栽供室内布置。棕榈是园林结合生产的理想树种。
    油棕是良好的绿化树种之一,用作行道树。

  • 第15题:

    简述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正确答案: 巴斯德:
    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曲颈瓶实验)
    ⑵免疫学——预防接种。(鸡霍乱病)
    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
    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 第16题:

    柿树科植物的花萼有何特点,柿树科植物在园林中有何用途?


    正确答案:柿树科植物花萼的特点:花蛋形异株或杂性,单生或聚伞花序,常腋生,萼3---7裂,宿存花后增大,花冠3---7裂。
    柿树科植物在园林中的用途:树冠广展如伞,叶大冠浓,秋叶红艳,丹实似火,悬于绿荫丛中,至11月落叶后还高挂树上,极为美观,是优良的观叶.观果树种及行道树种。

  • 第17题:

    灭菌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经过灭菌后,才能保持无菌状态,防止培养基被污染,以及杂菌影响实验结果。

  • 第18题:

    什么是柯赫定律?对微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柯赫定律是由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柯赫提出的,用以验证特殊类型的细菌能引起特有的疾病。包括下列标准:
    ①、这种微生物必须存在于患病动物中,而不能存在于健康个体中;②、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进行纯培养;
    ③、将这种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疾病症状;④、这种微生物可以从试验动物中再分离出来,并且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再培养,培养出的细菌同原有微生物仍然相同。
    柯赫定律对传染病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用以证明特殊微生物引起特定疾病,而且由于强调了实验室培养,对微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柯赫定律作为指导,研究人员揭示了许多重要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疾病的原因。这些发现使防止和治愈传染性疾病得以成功,并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为将特定的微生物与某种特定疾病联系起来,人们必须能从培养物中分离到这种微生物——纯培养。纯培养技术的发明为细菌分类学、遗传学和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工具。这一最基本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对于人们在很短时间内就承认微生物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第19题:

    判断题
    巴斯德和科赫可并列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高分子科学发展中有二位科学家在高分子物理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谁?请列举他们的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1)H.Staudinger(德国):“论聚合”首次提出高分子长链结构模型,论证高分子由小分子以共价键结合。195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
    (1)大分子概念:线性链结构
    (2)初探[η]=KMα关系
    (3)高分子多分散性
    (4)创刊《die Makromol.Chemie》1943年
    (2)P.J.Flory(美国),197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
    (1)缩聚和加聚反应机理
    (2)高分子溶液理论
    (3)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结合
    (4)非晶态结构模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科赫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正确答案: 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建立了消毒灭菌等方法;自发地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进行科学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如“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的炭疽病和狂犬病的防治等。所以,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在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首推科赫派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