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菩提道灯论》是谁写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菩提道?


    正确答案: “菩提”就是觉悟、成佛的意思,“菩提道”就是成佛的道路、成佛的方法。
    修行人首先得有一个目标,是为了今生和来世的幸福,还是为了自己解脱,或者是为了众生解脱。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就是“道”,比如若打算到北京去,得先知道该走哪条道,是乘车走还是坐飞机去。
    “道”有三种,也叫“三乘”。“乘”就是运载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若用坐小汽车来喻“小乘”;那“大乘”就等于是坐火车,可以同时乘坐几百人、上千人。大乘又有显乘和密乘(金刚乘)之分。显乘是一般根基可修的法,就像火车,是一般人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运行速度比较慢,成佛须经三个无量劫才能达成。而金刚乘就像飞机,火车要走几天的路程,它只用几小时就可到达。
    “三乘”佛法有两种解释:一是小乘,包括声闻乘和缘觉乘;大乘,即菩萨乘,又分显乘和密乘(金刚乘)。另外一种分法是下士道修的人天乘,小乘,大乘。
    菩提道次的“次”就是程序,就像上楼梯的台阶一样,得一步一步上去,有个先后的次序、深浅的顺序。修行必须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有的人好高骛远,不按程序来修,连到飞机场的汽车都没有找到,就想要乘飞机。比如学生上学,是先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然后再进大学读本科、硕士研究生,最后才读博士。这就是次第,要达到后面的高度必须打好前面的基础,小学数学都不会的人能听得懂高等数学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先后次序,时针是从早上的零点到晚上的12点,一点点按照顺序来走的,不可能从1点钟直接跳到8点钟。很多人多年修行不得要领,根本错误就在于不明次第,非常糊涂。

  • 第2题:

    菩提树在历史上遭受过哪几次劫难?如今的菩提树,与佛陀成道时的菩提树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据历史记载,菩提树曾有几次被毁:
    1、阿育王尚未信佛时,信受外道毁佛遗迹,派人砍伐此树,令婆罗门焚烧用以祭天。谁知烧到半途,出现了奇迹——烈火中突然出生两棵菩提树,树叶茂盛青绿。阿育王目睹奇事,深自悔过,当即用牛奶灌溉菩提树根。第二天,菩提树竟完好如初。此后阿育王亲自供养,乐而忘返。
    2、阿育王的王妃素来信仰外道,问大臣阿育王天天去哪里,大臣据实以告。王妃迁怒于菩提树,就派人半夜砍了树。第二天阿育王去,见到树被伐,内心非常悲伤,又再祈请,以牛奶灌溉,不日又长回原状。
    3、后来有个国王,也破坏佛法,砍掉菩提树,一直掘到见泉水。阿育王的后裔又用牛奶浇灌,经过一晚,树又复生。
    至于今日我们看到的菩提树,是阿育王的女儿(也有说妹妹,即僧伽密多比丘尼)在原树上分了一枝,移植到斯里兰卡。长成之后,正逢印度被回教侵犯,毁坏了原先的菩提树,他们又从斯里兰卡的树上取下树枝,于印度金刚座种植成活,直至今天。菩提树虽然饱经沧桑,但它的“血脉”仍不断生长。这棵菩提树,经论中讲了它的许多功德,比如见到后生起菩提心,接触后生起大慈大悲,等等数不胜数。

  • 第3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偈语是谁写的?


    正确答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偈语是惠能写的。

  • 第4题:

    美猴王最后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找到了斜月三星洞,拜谁为师?()

    • A、菩提大师
    • B、菩提法师
    • C、菩提祖师
    • D、南海观音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提出抗金建议的《美芹十论》和《九议》是谁写的奏疏?


    正确答案: 是辛弃疾的奏疏。

  • 第6题:

    论词的第一篇文章是谁写的?()

    • A、 张惠言
    • B、 李之仪
    • C、 李清照
    • D、 王国维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问答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词是化用了《长安道》中的“艳歌一曲酒一杯。”请问《长安道》是谁写的?

    正确答案: 《长安道》是白居易写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菩提树在历史上遭受过哪几次劫难?如今的菩提树,与佛陀成道时的菩提树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据历史记载,菩提树曾有几次被毁:
    1、阿育王尚未信佛时,信受外道毁佛遗迹,派人砍伐此树,令婆罗门焚烧用以祭天。谁知烧到半途,出现了奇迹——烈火中突然出生两棵菩提树,树叶茂盛青绿。阿育王目睹奇事,深自悔过,当即用牛奶灌溉菩提树根。第二天,菩提树竟完好如初。此后阿育王亲自供养,乐而忘返。
    2、阿育王的王妃素来信仰外道,问大臣阿育王天天去哪里,大臣据实以告。王妃迁怒于菩提树,就派人半夜砍了树。第二天阿育王去,见到树被伐,内心非常悲伤,又再祈请,以牛奶灌溉,不日又长回原状。
    3、后来有个国王,也破坏佛法,砍掉菩提树,一直掘到见泉水。阿育王的后裔又用牛奶浇灌,经过一晚,树又复生。
    至于今日我们看到的菩提树,是阿育王的女儿(也有说妹妹,即僧伽密多比丘尼)在原树上分了一枝,移植到斯里兰卡。长成之后,正逢印度被回教侵犯,毁坏了原先的菩提树,他们又从斯里兰卡的树上取下树枝,于印度金刚座种植成活,直至今天。菩提树虽然饱经沧桑,但它的“血脉”仍不断生长。这棵菩提树,经论中讲了它的许多功德,比如见到后生起菩提心,接触后生起大慈大悲,等等数不胜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偈语是谁写的?

    正确答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偈语是惠能写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菩提道?

    正确答案: “菩提”就是觉悟、成佛的意思,“菩提道”就是成佛的道路、成佛的方法。
    修行人首先得有一个目标,是为了今生和来世的幸福,还是为了自己解脱,或者是为了众生解脱。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就是“道”,比如若打算到北京去,得先知道该走哪条道,是乘车走还是坐飞机去。
    “道”有三种,也叫“三乘”。“乘”就是运载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若用坐小汽车来喻“小乘”;那“大乘”就等于是坐火车,可以同时乘坐几百人、上千人。大乘又有显乘和密乘(金刚乘)之分。显乘是一般根基可修的法,就像火车,是一般人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运行速度比较慢,成佛须经三个无量劫才能达成。而金刚乘就像飞机,火车要走几天的路程,它只用几小时就可到达。
    “三乘”佛法有两种解释:一是小乘,包括声闻乘和缘觉乘;大乘,即菩萨乘,又分显乘和密乘(金刚乘)。另外一种分法是下士道修的人天乘,小乘,大乘。
    菩提道次的“次”就是程序,就像上楼梯的台阶一样,得一步一步上去,有个先后的次序、深浅的顺序。修行必须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有的人好高骛远,不按程序来修,连到飞机场的汽车都没有找到,就想要乘飞机。比如学生上学,是先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然后再进大学读本科、硕士研究生,最后才读博士。这就是次第,要达到后面的高度必须打好前面的基础,小学数学都不会的人能听得懂高等数学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先后次序,时针是从早上的零点到晚上的12点,一点点按照顺序来走的,不可能从1点钟直接跳到8点钟。很多人多年修行不得要领,根本错误就在于不明次第,非常糊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美猴王最后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找到了斜月三星洞,拜谁为师?()
    A

    菩提大师

    B

    菩提法师

    C

    菩提祖师

    D

    南海观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性格组合论》是谁写的?
    A

    白岩松

    B

    刘再复

    C

    撒贝宁

    D

    刘再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信徒有民族、种族、语言文字的不同,三藏的教义并没有什么印度、西藏、内地的差别。
    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大师偈赞》中写道:“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只有太虚大师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清楚认识宗喀巴大师其人及其著作的价值。很多的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所致。
    我们追求的是遍知,是一切种智。只知道一个宗派的一个教典是不行的,我们应全面掌握三藏经论各教派的教义,即使不修,起码作为一种知识来了解,也可免去谤法之罪。在佛教里,谤法是最严重的罪孽。

  • 第14题:

    《新人口论》是谁写的()。

    • A、马寅初
    • B、胡适
    • C、梁启超
    • D、康有为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词是化用了《长安道》中的“艳歌一曲酒一杯。”请问《长安道》是谁写的?


    正确答案:《长安道》是白居易写的。

  • 第16题:

    孙悟空的授艺师傅是谁?()

    • A、如来
    • B、观音
    • C、菩提祖师
    • D、唐僧
    • E、不知道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西游记》小说开头写孙悟空的师傅是()。

    • A、如来
    • B、文殊
    • C、普贤
    • D、菩提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逻辑哲学论》的序是谁写的?()

    • A、维特根斯坦
    • B、洪堡特
    • C、布龙菲尔德
    • D、罗素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新人口论》是谁写的()。
    A

    马寅初

    B

    胡适

    C

    梁启超

    D

    康有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信徒有民族、种族、语言文字的不同,三藏的教义并没有什么印度、西藏、内地的差别。
    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大师偈赞》中写道:“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只有太虚大师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清楚认识宗喀巴大师其人及其著作的价值。很多的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所致。
    我们追求的是遍知,是一切种智。只知道一个宗派的一个教典是不行的,我们应全面掌握三藏经论各教派的教义,即使不修,起码作为一种知识来了解,也可免去谤法之罪。在佛教里,谤法是最严重的罪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人性论》是谁写的?()
    A

    康德

    B

    莱布尼兹

    C

    休谟

    D

    贝克莱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提出抗金建议的《美芹十论》和《九议》是谁写的奏疏?

    正确答案: 是辛弃疾的奏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逻辑哲学论》的序是谁写的?()
    A

    维特根斯坦

    B

    洪堡特

    C

    布龙菲尔德

    D

    罗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