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评价路德的改革是“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对信仰的权威”,在这句话中,第一个“权威”指的是()
第1题:
马丁·路德提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
第2题:
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这句话是谁说的()
第3题: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第4题:
马克思指出:“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他”是指()
第5题:
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
第6题:
“破窗理论”给我国维护法律权威的启示主要是()。
第7题:
马克思在评论欧洲的某一历史史实时说道:“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相关史实应是()
第8题:
圣经
神学家
教会
第9题: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先定论
理性主义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恩格斯
列宁
马克思
罗素
第12题:
依法执政
严肃制裁各种藐视法律权威的行为
遵守法律
信仰法律
第13题: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最重要的是内在的信仰而不是外在的善功,并且《圣经》是最高的权威,而不是教会。
第14题: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第15题:
“因信称义”(唯信仰得救)是路德宗教神学的主要教义,也是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基石。这一神学观点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第16题: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认为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这一主张()。
第17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用户和真诚信仰,确立这种信仰最好的方法是树立法律的()。
第18题: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第19题:
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
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反对教皇的权威
反对《圣经》的权威
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