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休谟”相关问题
  • 第1题:

    休谟提出了休谟的法则,认为在()作出区分

    A.认识与意见
    B.真理与价值
    C.事实与价值
    D.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观念联想(休谟)


    正确答案: 休谟把感觉经验统称为知觉,然后又把“知觉”分为“印象与观念”。观念区别于印象,是由于它们具有较低程度的“生动性和强烈性”。又因为一些观念以某种未经解释的方式,带着印象的生动性与强烈再现,或者,“产生”了他所谓的“反省印象”的“新印象”。因此,反省是从感觉派生的。一切事实(知觉)都从感觉派生,而感觉印象来源于不知道的原因。简单观念之区别于简单印象仅仅是由于它们比较缺乏生动性和强烈性。通过这种“观念联想”就形成了关系、情状和实体的复杂观念。

  • 第3题:

    简述休谟与洛克在财产权问题上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休谟观点的理论意义。


    正确答案: (1)共性:a.都属于现代市民阶级的理论务求,体现市民阶级对财物正当、合法占有的诉求b.个人财产权看做一个社会的基础,最核心的东西。c.把财产权上升为政治哲学的层面。
    (2)区别:a.洛克:认为财产权是自然权利,时不证自明的、先验理性规定的原则。
    休谟:不是自然权利,而是一种政治社会规则下的权利。
    b.洛克:强调个人占有。
    休谟:财产占有当中的社会性,财物稳定占有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c.洛克:财产占有的正当性来源于劳动。
    休谟:占有涉及一个所有权的划分规则,与劳动本质无关。
    (3)意义:a.财产权规则是个人与公共利益的协调机制。b.最大的公共利益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正义规则。c.用奠基在经验、传统、习俗上的正义规则替换了启蒙政治学的理性,突出人的需要,为后来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开辟了道路。

  • 第4题:

    简述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


    正确答案: 休谟坚持人们只能在经验的范围内研究因果性的问题。他认为在经验中,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观念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首先,人们看到两个对象之间的接近关系,因此只有在时间上和学问上接近的东西才能相互作用,其次,人们看到两个对象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因先于果,果接续因,接近关系和接续关系是我们形成两个对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但还不能由此提出一个完善的因果性观念,即两个对象之间必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这是因为,观念即对象总是特殊的、各别的。我们从经验中最多只能看到两个对象之间的接近或接续关系,但是,我们永远看不到它们中间有任何纽带”,即必然联系,看不到原因中存在着某种必然产生结果的能力。休谟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人们之所以觉得因果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是因为这种观念是从对象的恒常会合中引出来的,是对象恒常会合在人心中形成的一种习惯。

  • 第5题:

    “休谟问题”是谁提出的?()

    • A、休谟
    • B、芝诺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判断题
    “怀疑论”是休谟创立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休谟问题”是谁提出的?()
    A

    休谟

    B

    芝诺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休谟的因果观述评。

    正确答案: 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从洛克哲学出发,将经验主义原则贯彻到底,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他的因果观就是这种怀疑主义的集中体现。
    休谟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过感觉经验究竟从何而来,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感觉经验虽然是我们被动地接受的,但是心灵可以自由地组合分解由经验而产生的观念。休谟把我们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观念的知识,一类是关于事实的知识。“关于观念的知识”只关系到观念自身的关系而与外部事物无关,所以只要它们与自身相符就是真理,因而是“必然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历史学等在内的“关于事实的知识”就不同了,它们是“或然的知识”,因为这类知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而经验归根结底是或然的。
    休谟通过对因果关系的深入考查,认为因果关系的发现不可能通过理性而只能通过经验,但是经验同样也不可能告诉我们因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相对、个别和偶然的经验重复一万次仍然是相对、个别和偶然的经验,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必然地推论出明天的结果。尽管多次重复的经验并不比单一例证提供更多的东西,但是它们却能够以一定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心灵。当我们经常性地经验到事件A之后总有事件B相随时,这就使我们对事件A的经验与对事件B的经验之间产生了某种习惯性的联想。于是休谟得出了结论:“根据经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休谟提出了休谟的法则,认为在()作出区分。

    • A、认识与意见
    • B、真理与价值
    • C、事实与价值
    • D、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大卫·休谟


    正确答案: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逻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 第11题:

    被称为是十七世纪三维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是()

    • A、 莱布尼茨、休谟、斯宾诺莎
    • B、 莱布尼茨、休谟、洛克
    • C、 莱布尼茨、笛卡尔、斯宾诺莎
    • D、 莱布尼茨、笛卡尔、洛克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印象与观念(休谟)


    正确答案: 休谟提出一个命题:“除了知觉,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在论证这一命题时,休谟把感觉经验叫做知觉,认为知觉可分为印象和观念。进入心灵时,最强烈、最活泼的知觉是印象,包括感觉、情感和情绪;观念则是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印象又可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两种,而感觉是观念和反省印象的基础,观念则是感觉印象的精神的表象。观念可分为复合观念和简单观念,复合观念则是简单观念的集合或复合。

  • 第13题:

    名词解释题
    大卫·休谟

    正确答案: 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逻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休谟的怀疑论思想述评。

    正确答案: 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将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得出了怀疑论的结论。在他看来,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但是在感觉经验自身的来源问题上,经验也只好沉默了,因为超出经验之外不可能产生任何知识。洛克和巴克莱由于没有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所以才主张感觉来源与外部事物或是来源于作为精神实体的上帝。在感觉的来源问题上,休谟的回答既不同于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而是采取了存疑的立场。
    首先,休谟在感觉经验的来源问题上的确持存疑的态度,认为我们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他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退守常识,认为我们只要不去追问感觉的来源问题,能够合理地解释感觉经验就足够了。所以,休谟的怀疑论是“温和的怀疑论”。他认为这种温和的怀疑论不象彻底怀疑论那样有害,相反是有益于人类的,因为他将我们的研究限制在了最适合于人类理智这个狭窄官能的那些题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单选题
    休谟提出了休谟的法则,认为在()作出区分。
    A

    认识与意见

    B

    真理与价值

    C

    事实与价值

    D

    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休谟与洛克在财产权问题上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休谟观点的理论意义。

    正确答案: (1)共性:a.都属于现代市民阶级的理论务求,体现市民阶级对财物正当、合法占有的诉求b.个人财产权看做一个社会的基础,最核心的东西。c.把财产权上升为政治哲学的层面。
    (2)区别:a.洛克:认为财产权是自然权利,时不证自明的、先验理性规定的原则。
    休谟:不是自然权利,而是一种政治社会规则下的权利。
    b.洛克:强调个人占有。
    休谟:财产占有当中的社会性,财物稳定占有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c.洛克:财产占有的正当性来源于劳动。
    休谟:占有涉及一个所有权的划分规则,与劳动本质无关。
    (3)意义:a.财产权规则是个人与公共利益的协调机制。b.最大的公共利益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正义规则。c.用奠基在经验、传统、习俗上的正义规则替换了启蒙政治学的理性,突出人的需要,为后来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开辟了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