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论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内容及历史意义。
产生背景: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895年5月向光绪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的。"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拥护教育、音乐改革的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日本从"明治维新"后积极开展的新型学校唱歌的经验、方法和学习西洋音乐知识技能,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一时间大批各式各样的、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内容:
1.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等;
2.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的歌曲有:《体操-兵操》等;
3.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的,如:《革命军》等;
4.呼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反封建"民主精神,代表性歌曲有《勉女权》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的民主思想的,代表性歌曲有:《格致》等;
6.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等。
特点:根据日本新式学校唱歌的经验和中国当时的国情,我国"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也是以在学校内集体歌咏、并通过学唱这些歌曲学会西方的记谱法(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的知识。当时一般都采取以外国(日本、欧美)现成曲调填词编成,自创曲调极少。此外,当时这些歌曲大多采取"单音歌唱"(即齐唱曲调)的方式,而极少以多声合唱的方式。此外,除了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意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1.它是我国第一次有了正式出版的学校音乐教材,锻炼和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现代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师资队伍;
2.随着学堂乐歌的广泛开展,西方音乐理论、记谱法各种艺术形式、表演技法逐渐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新音乐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第2题: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选曲填词、按词选曲。
第3题:
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未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提出,“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许多知识分子也自动编写“乐歌”,以便通过乐歌的习唱对年轻学生灌输新的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一时间各式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因此,“学堂乐歌”首先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
主要内容有:
(1)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何日醒》、《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祖国歌》等。
(2)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歌曲有:《体操——兵操》(沈心工编)《出军歌》(黄公度编)、《海战》(曾志文心编)、《陆战》、《行军》等。
(3)积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如《革命军》(沈心工编)、《光复纪念》(华航琛编)《美哉中华》(沈心工词)等。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民主精神,如《勉女权》(秋瑾编)、《女子体操》(沈心工编)。《缠足苦》(沈心工)《天足乐》(冰兰编)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思想的,如《格致》《地球》《运动会》、《文明婚》等。
(6)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沈)、《勉学》(吴怀疚编)、《送别》(李叔同编)、《春游》(李叔同词曲)等。
第4题:
学堂乐歌特点是什么?
(1)借鉴日本、欧美歌曲的旋律填入歌词,创造了一种有别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新的歌唱形式。
(2)反映中国人民抵御外悔、富国强兵的迫切愿望,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3)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有学堂推向整个社会,是音乐的教育作用更加富有现实意义。
(4)不拘一格的引入西方的乐器、乐理和记谱法,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作出启蒙性的贡献。
(5)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在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近代音乐之间画上了分界线。
第5题:
简述学堂乐歌的形式。
齐唱曲(“单音歌曲”)、合唱曲(“复音歌曲”),这两类大多是根据现成格调填以新词而编成。
第6题:
第7题:
学堂乐歌又可以称为()。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学堂乐歌”的内容是什么?
大多是反应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思想为主题。
第14题:
“学堂乐歌”的意义是什么?
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绍了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学堂乐歌”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第15题:
学堂乐歌概念是什么?
是我国自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新式学堂和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及学堂开设乐歌课及其所教唱的歌曲。
第16题:
学堂乐歌的内容有哪些?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例如李叔同作词的《哀祖国》、《中国男儿》。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例如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
(3)配合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军歌,例如《出征》《出军》。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例如秋瑾《勉女权》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例如《格致》等。
(6)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和热爱生活和自然。例吴怀疚作词的《勉学》。
(7)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题材。例如陈颂平作词的《尊孔》,康有为作词的《演孔歌》;胡君复编的《中军》,沈心工《孔圣人》等。
第17题:
学堂乐歌是什么?
清末明初学校里的音乐课和所教唱的歌曲。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废科举、办新学,蔚然成风。当时所建新学,称“学堂”,学堂里开设有“乐歌”课,教唱新的歌曲。多为填词歌曲,曲调主要来自日本及欧美国家,因而使得西洋音乐文化广泛传入我国,为近现代新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8题:
()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学校歌曲,当时的新学校称做“学堂”。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人事,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以此得名。
第19题:
简述学堂乐歌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