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曹操为吞并江南而与刘备、孙权进行一场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合,大败曹军。战后,曹操自知无力吞并长江流域,退回北方。经过几年进攻,曹操统一北方,于220年曹丕称帝建“曹魏”。刘备则占据了益州、汉中等地于221年称帝,建立“蜀汉”。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巩固了他对江南的统治。为夺得荆州,吴蜀发生“夷陵之战”,这次战役后,蜀吴处于均衡状态,但都弱于曹魏。为了共抗曹军,两国重新遣使通好,恢复联盟关系。229年,孙权称帝,建“孙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在三国中,蜀是最弱的一国。为了生存,诸葛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他平定南中后,又率军进驻汉中,234年他进驻五丈原,病死军中,蜀军退。后蜀以姜维任统帅,屡次伐魏,都无进展。263年,魏派钟会、邓艾伐蜀,刘禅投降,蜀亡。曹魏后期,先后由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掌握大权,265年,司马炎废魏自立,建立西晋,魏亡。晋代魏之后,即在蜀地江岸大造战舰,训练水师,为灭吴进行了充分准备。而这时吴帝孙皓奢侈腐朽,政治黑暗,对人民剥削异常残酷。279年,晋调二十万大军伐吴。280年,孙皓被迫投降,吴亡。致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结束。
更多“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结束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 A、司马懿
    • B、司马昭
    • C、司马炎
    • D、司马睿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A、公元220年
    • B、公元221年
    • C、公元222年
    • D、公元223年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普通冲裁件的断面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些断面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普通冲裁件的断面一般可以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既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四个部分。
    圆角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主要是当凸模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的材料产生弯曲和伸长变形,使板料被带进模具间隙从而形成圆角带。
    光亮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塑性变形阶段),当刃口切入板料后,板料与模具侧面发生挤压而形成光亮垂直的断面(冲裁件断面光亮带所占比例越大,冲裁件断面的质量越好)。
    断裂带是由于在冲裁过程的第三阶段(即断裂阶段),刃口处产生的微裂纹在拉应力的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撕裂面,这一区域断面粗糙并带有一定的斜度。
    毛刺的形成是由于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后期,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切入板料一定深度时,刃尖部分呈高静水压应力状态,使微裂纹的起点不会在刃尖处产生,而是在距刃尖不远的地方发生。随着冲压过程的深入,在拉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加长,材料断裂而形成毛刺。对普通冲裁来说,毛刺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冲裁间隙的大小使得毛刺的高度降低。

  • 第4题:

    沟长又是怎样确定的?


    正确答案: 灌水沟的长度应根据当地的地面坡度、土壤渗水性、土地平整状况和入沟流量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封闭沟灌入口流量一般为0.7~2.0升/秒,此时,沙壤土沟长约为30~50米,粘壤土沟长为50~80米。细流沟灌单沟流量一般为0.2~0.4升/秒。沟长应在60~120米之间(坡陡沟长,坡缓沟短)。

  • 第5题:

    《赤壁赋》一文,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


    正确答案:文章先有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再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实际上是作者两种心理的对话),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然后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 第6题:

    帷幕灌浆孔孔径是怎样规定的?而固结灌浆孔孔径又是怎样规定的呢?


    正确答案: 帷幕灌浆孔孔径不得小于46mm;而固结灌浆孔孔径不宜小于38mm

  • 第7题:

    怎样可以打破“设计垄断”的局面?


    正确答案:通过组织设计评审可以打破“设计垄断”局面。
    “设计垄断”是指设计部门对设计的决定已经达到了不容别人挑剔的地步,除非产品试验或使用中出现了毛病,否则,他们一般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参加评审工作,可以多方面指出设计工程师们考虑欠周之处。例如,可靠性工程师、工艺工程师、销售人员可以提出设计工程师所未能考虑到的改进方案;与项目无关的设计专家可以比较客观地指出设计方面的缺陷。
    因此,设计评审改变了过去一直由设计部门自己审定设计的传统做法,有利于打破设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见。

  • 第8题:

    问答题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正确答案: 赤壁之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

    司马懿

    B

    司马昭

    C

    司马炎

    D

    司马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晚清海关低关税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1842年清政府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赔款以海关收入作担保,并规定关税协定,中国征收关税必须征求英方意见。后来,中应双方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英国又夺取了新的特权,规定中国进口货物的税率是5%,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美国和法国也争相效尤。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英美趁机乘机代江海关向两国商人征收关税,并断然拒绝中国重建海关。英法美国领事以继续帮助中国管理海关和改良海关为名,于六月初五日(6月29日)与中方议定章程,在上
    海海关设置司税官,由三国各派一人担任此职,主持税务,稽征税银,成为募用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制度(即税务司制度)的开始。英人李泰国在“帮办税务”的名誉下侵夺中国海关关务行政主权,其后任者赫德则完成了这一任务,把中国的海关大权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从而使中国关税极低,海关完全发挥不到保护作用,成了外国侵略者特别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结束的?

    正确答案: 曹操为吞并江南而与刘备、孙权进行一场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合,大败曹军。战后,曹操自知无力吞并长江流域,退回北方。经过几年进攻,曹操统一北方,于220年曹丕称帝建“曹魏”。刘备则占据了益州、汉中等地于221年称帝,建立“蜀汉”。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巩固了他对江南的统治。为夺得荆州,吴蜀发生“夷陵之战”,这次战役后,蜀吴处于均衡状态,但都弱于曹魏。为了共抗曹军,两国重新遣使通好,恢复联盟关系。229年,孙权称帝,建“孙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在三国中,蜀是最弱的一国。为了生存,诸葛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他平定南中后,又率军进驻汉中,234年他进驻五丈原,病死军中,蜀军退。后蜀以姜维任统帅,屡次伐魏,都无进展。263年,魏派钟会、邓艾伐蜀,刘禅投降,蜀亡。曹魏后期,先后由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掌握大权,265年,司马炎废魏自立,建立西晋,魏亡。晋代魏之后,即在蜀地江岸大造战舰,训练水师,为灭吴进行了充分准备。而这时吴帝孙皓奢侈腐朽,政治黑暗,对人民剥削异常残酷。279年,晋调二十万大军伐吴。280年,孙皓被迫投降,吴亡。致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结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其中不包括()。

    • A、魏
    • B、蜀
    • C、东汉
    • D、吴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 B、221年
    • C、222年
    • D、223年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自阀调整部是怎样向均衡风缸充气的?充气后的保压又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均衡风缸的压力受调整弹簧和调整凸轮来控制的,当自阀手把在运转位时,均衡风缸压力低于规定值时,可以通过调整手轮,压缩调整弹簧、迫使调整阀膜板右移,关闭排气阀,顶开供气阀,使总风向均衡风缸充气,直至达到规定压力为止。
    随着均衡风缸和调整阀膜板右侧的压力逐渐增加,调整弹簧被逐渐压缩,调整阀膜板和调整阀座相继向左移,排气阀和供气阀受供气阀弹簧的作用也同时左移,故排气阀口不会打开,供气阀口的开度逐渐减小,最后关闭供气阀口呈均衡风缸充气后的保压状态。

  • 第15题:

    香蕉、芒果、苹果果实成熟期间,乙烯是怎样形成的?乙烯又是怎样诱导果实成熟的?


    正确答案: 乙烯的形成:许多试验都证实,甲硫氨酸是乙烯的前身。甲硫氨酸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的催化下,转化为S-腺苷甲硫氨酸(SAM),SAM在ACC合酶催化下,成为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ACC在有氧条件下和ACC氧化酶催化下,形成乙烯。乙烯是在细胞液泡膜的内表面合成的。
    乙烯怎样诱导果实成熟:
    A.促进作用促进解除休眠,地上部和根的生长和分化,不定根形成,叶片和果实脱落,某些植物的花诱导形成,两性花中雌花形成,开花,花和果实衰老,呼吸跃变型果实成熟,径增粗,萎焉。
    B.抑制某些植物开花,生长素的转运,茎和跟的伸长生长。

  • 第16题:

    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曹魏定都西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试述晚清海关低关税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1842年清政府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赔款以海关收入作担保,并规定关税协定,中国征收关税必须征求英方意见。后来,中应双方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英国又夺取了新的特权,规定中国进口货物的税率是5%,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美国和法国也争相效尤。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英美趁机乘机代江海关向两国商人征收关税,并断然拒绝中国重建海关。英法美国领事以继续帮助中国管理海关和改良海关为名,于六月初五日(6月29日)与中方议定章程,在上
    海海关设置司税官,由三国各派一人担任此职,主持税务,稽征税银,成为募用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制度(即税务司制度)的开始。英人李泰国在“帮办税务”的名誉下侵夺中国海关关务行政主权,其后任者赫德则完成了这一任务,把中国的海关大权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从而使中国关税极低,海关完全发挥不到保护作用,成了外国侵略者特别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

  • 第18题:

    春秋战国时期怎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正确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这样就引发了各国在君主主持下的变法,及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争论,这是形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的原因。二是民力的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国林立,加之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大增,为民间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机会和条件。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形成“百家争鸣”极其重要的原因。

  • 第19题:

    填空题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正确答案: 司马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赤壁赋》一文,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

    正确答案: 文章先有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再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实际上是作者两种心理的对话),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然后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怎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这样就引发了各国在君主主持下的变法,及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争论,这是形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的原因。二是民力的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国林立,加之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大增,为民间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机会和条件。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形成“百家争鸣”极其重要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