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独立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理论成了一门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在这个时期,一批专门的课程研究著作出现,其中美国教育家波比特发表的著作是()
第1题:
A、教学论
B、课程论
C、德育的理论
D、教学方法的理论
第2题:
第3题:
()是研究教学内容的理论。
第4题: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第5题:
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的理论称为()
第6题:
把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放在平列的水平来看,课程论研究的是教学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的则是怎样教学。
第7题: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第8题:
学科课程论是一种以()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第9题:
学科的知识体系
经验
实践活动
第10题:
博比特的《课程》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大教学论》
《学记》
第11题:
《儿童与课程》
《课程论》
《教育过程》
《教学与发展》
第12题:
学科课程论
技能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第16题:
()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对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注意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第17题:
主张按学科体系分科教学的叫()。
第18题:
近代教育史上,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的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第19题:
活动课程论是以()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第20题:
()强调以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接受能力考虑不多。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皮亚杰
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理论基础,首先在于二者本身的联系
虽然长期以来国内没有独立的课程论,但在课程问题的研究上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
第23题:
教学论
课程论
德育的理论
教学方法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