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找班主任老师告她女儿的状,说她的女儿原来放书的抽屉是没上锁的,可是从上了初中二年级以后,不知什么时候却悄悄地把自己的抽屉上了锁。这位母亲觉得很不理解,也很纳闷儿:她有什么东西要回避自己的父母呢?这一天女儿正在睡午觉时,母亲在书包里找到钥匙,打开抽屉,翻看女儿的东西,发现了一本日记本„„,女儿忽然醒了,看到此情此景,对母亲大发雷霆。于是母女俩争吵了起来,女儿说,母亲偷看她的日记侵犯了她的人权。母亲认为:我看你的日记是我当家长的权利。你是我的女儿,我就是要对你负责„„;这位学生家长的所作所为对吗?女儿

题目

一位家长找班主任老师告她女儿的状,说她的女儿原来放书的抽屉是没上锁的,可是从上了初中二年级以后,不知什么时候却悄悄地把自己的抽屉上了锁。这位母亲觉得很不理解,也很纳闷儿:她有什么东西要回避自己的父母呢?这一天女儿正在睡午觉时,母亲在书包里找到钥匙,打开抽屉,翻看女儿的东西,发现了一本日记本„„,女儿忽然醒了,看到此情此景,对母亲大发雷霆。于是母女俩争吵了起来,女儿说,母亲偷看她的日记侵犯了她的人权。母亲认为:我看你的日记是我当家长的权利。你是我的女儿,我就是要对你负责„„;这位学生家长的所作所为对吗?女儿的变化反常吗?这位班主任将如何解决她们母女的矛盾?


相似考题

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踩,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况。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持有的咨询态度包括()。多选 A正视现实 B积极关注 C通情达理 D设身处地

2.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 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 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 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睬,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 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 况。 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 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 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阳性强化法主张( )。多选A. 又奖又罚 B. 奖励正常行为 C. 不奖不罚 D. 漠视异常行为

3.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 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 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 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睬,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 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 况。 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 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 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您的女儿今年 14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况。”在这段表述中,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 )。单选A. 解释 B. 释义 C. 指导 D. 面质

4.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踩,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况。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沉默最可能是()。单选 A反抗型 B茫然型 C内向型 D思考型

更多“一位家长找班主任老师告她女儿的状,说她的女儿原来放书的抽屉是没上锁的,可是从上了初中二年级以后,不知什么时候却悄悄地把自己的抽屉上了锁。这位母亲觉得很不理解,也很纳闷儿:她有什么东西要回避自己的父母呢?这一天女儿正在睡午觉时,母亲在书包里找到钥匙,打开抽屉,翻看女儿的东西,发现了一本日记本„„,女儿忽然醒了,看到此情此景,对母亲大发雷霆。于是母女俩争吵了起来,女儿说,母亲偷看她的日记侵犯了她的人权。母亲认为:我看你的日记是我当家长的权利。你是我的女儿,我就是要对你负责„„;这位学生家长的所作所为对吗?女儿”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 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 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 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睬,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 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 况。
    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 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 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阳性强化法可以用来解决儿童的( )问题。多选

    A. 偏食
    B. 孤独
    C. 多动
    D. 学习困难

    答案:A,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阳性强化法
    使用阳性强化法来调节或塑造求助者的新行为,可用于矫正神经性厌食、偏食,降低焦虑,治疗性变态,矫正儿童多动、遗尿、孤独和学习困难等以及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 第2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 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 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 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睬,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 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 况。
    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 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 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针对女儿的问题,求助者曾经采取的方法包括( )。多选

    A. 增强法
    B. 惩罚法
    C. 消退法
    D. 代币管制法

    答案:B,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阳性强化法
    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惩罚。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 睬,消退法。

  • 第3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踩,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况。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针对女儿的问题.求助者曾经采取的方法包括()。多选
    A增强法 B惩罚法 C消退法 D代币管制法


    答案:B,C
    解析:

  • 第4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 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 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 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睬,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 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 况。
    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 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 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沉默最可能是( )。单选

    A. 反抗型
    B. 茫然型
    C. 内向型
    D. 思考型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阻碍因素
    【思考型】此时求助者正在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并似有所悟。拓展:怀疑型,不信任咨询师;茫然型,不知该说什么;情绪型,气愤、羞愧、恐惧;思考型,正在思考或回忆;内向型,不健谈;反抗型,根本不想咨询。可参见《思维宝图》121页

  • 第5题:

    汉族谦称“拙荆”指的是()

    A我的母亲

    B我的妻子

    C我的妹妹

    D我的女儿


    B

  • 第6题:

    一位母亲携4岁女儿到朋友家做客,女儿在端茶喝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母亲很快用手帕擦去泼在桌上的茶水,然后对女儿说:“你去向阿姨借一个盘子,把打破的碎片捡起来,然后再向她道歉。”你如何看待这位母亲的做法()

    • A、母亲应对女儿严加训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 B、孩子太小不懂事,母亲应该代替女儿向主人道歉
    • C、母亲的做法虽然没错,但对4岁的孩子起不了作用
    • D、母亲不仅尊重女儿,而且有助于培养她的责任感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一个父亲不让上初一的女儿继续读书,叫她帮助妈妈看商店,老师来劝女孩的父亲,希望他能让女孩继续读书,父亲说:“女儿是我生的,我有权利不让她读书。”这位父亲的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这位父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 第8题:

    两个好友在路上相遇。于是互相攀谈起来。甲对乙说:“我记得你有三个女儿,他们现在多大了?”乙说:“他们的乘积是36,他们的年龄恰好是今天的日期,也就是13。”“嘿,伙计,你还没告诉我你女儿的年龄呢。”“哦,是吗?我的小女儿是红头发的。”乙说。“那我知道你三个女儿多大了。”甲答道。你知道乙三个女儿的年龄吗?


    正确答案: 首先将36因式分解,可以得到1,2,3,4,6,9,12,18这几个数,经过加和得到
    1+1+36=38;1+2+18=21;1+3+12=16;1+4+9=141+6+6=13;2+2+9=13;2+3+6=11;3+3+4=10这几个式子,由于他们相遇的日期是13号,所以符合条件的有两个式子,1+6+6=13、2+2+9=13,答案仍然未知,但由于乙后来说他的小女儿是红头发,所以答案是1+6+6=13,因为一岁的孩子头发是红色的。乙的三个女儿的年龄分别是1,6,6。

  • 第9题:

    单选题
    男:这是你宝贝女儿吗?真可爱,像个小公主似的。女:哪儿啊,这是小时候的我,我爸妈用相机把我的成长过程都记录了下来,我没事儿就会拿出来看看。男:原来是这样啊。你女儿跟你小时候可真像。女:是吗?可是我怎么觉得她更像她爸爸呢。问:关于女的,可以知道什么?
    A

    女儿是公主

    B

    认为女儿跟爸爸更像

    C

    喜欢摄影

    D

    经常看女儿的照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女:你女儿结婚了吧?男:没呢,她快30了,我们也很着急。女:我认识一个年轻老师,给你女儿介绍介绍好吗?男:好啊。问:男的的女儿可能多大了?
    A

    29

    B

    30

    C

    3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一场车祸破坏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妈妈躺在医院里,硬撑了整整两天。爸爸想把女儿接过来,妈妈挣扎着说不要。她流着泪说:“别吓坏了她。”  刚满一周岁的女儿还在乡下奶奶家等着妈妈来接她回家。可是爸爸却告诉女儿,妈妈出差了,很长时间都不会回来。从此,爸爸为女儿讲故事、洗衣服、做饭、买玩具、去幼儿园接送,带她到动物园……爸爸努力让女儿忘掉妈妈,努力让她的童年充满阳光,可是怎么能呢?安静的时候,女儿还是会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不断有人给爸爸介绍女朋友。出于礼貌,爸爸只匆匆见上一面,就再也不联系了。在一个和平常一样平淡的早晨,在穿衣镜里,他发现自己竟然有了白发。这时的爸爸不过30岁。他知道女儿在想妈妈。他也知道,女儿的记忆里,妈妈的影子很模糊。一岁的年纪,能留下多少完整的记忆呢?她想妈妈,她羡慕别的孩子有妈妈。她知道,自己应该也有一位妈妈。“妈妈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那是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也许,她很快就会回来。”爸爸这样说,奶奶这样说,邻居这样说,幼儿园阿姨这样说。  终于,妈妈的姐姐从很遥远的地方来了。她劝爸爸再娶一位妻子,她说,你和孩子不可能永远这样下去。找个人一起过日子吧。照顾好孩子,也不能永远欺骗女JU9。那时女儿已经6岁了。后来爸爸真的遇上一位好女人。但他不敢想象,当多年的谎言被揭穿的时候,女儿脆弱幼小的心灵将会是怎样的痛苦。那就再等两年吧,等女儿大些,他想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她。两年后的一天,爸爸笑着对女儿说,妈妈就要回来了。女儿愣了,似乎不敢相信爸爸的话。爸爸说:“妈妈瘦了,你还能想起妈妈的样子吗?”女儿歪着脑袋想了好久,摇摇头。爸爸轻轻地笑了,有些心痛,也有些欣慰,她毕竟还是个孩子。一个女人拖着个行李箱进了屋子,冲着正在玩儿的孩子张开双臂,招呼她过来。女儿愣着呆在原地,表情竟然有些拘谨。男人说:“不认识妈妈了吗?”女儿仍然不肯向前。男人说:“快叫妈妈呀!”女儿冲上前去叫一声“妈妈”,扑在女人的怀里。男人看到,那一刻,女人的眼睛里饱含着泪花。吃过午饭,女人随女儿去她的房间。女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女儿说:“我知道你不是妈妈,你是她的朋友吧?”女人一愣。“妈妈她已经死了。”女儿认真地说,“我是听奶奶说的,前些天奶奶和爷爷说的,我都听到了。只有爷爷、奶奶、我和你知道,妈妈死了,妈妈在我一岁的时候就死了,她回不来了。可是爸爸还以为她在很远的地方出差呢。如果你能对我好,能对爸爸好,我同意你做我的妈妈。”女儿拉过女人的手,勾起她的小指说:“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千万不能让爸爸知道,如果他知道了,会很伤心的。”

    正确答案: 秘密 妈妈发生了车祸,因为怕女儿害怕,并没有让女儿来医院。当年女儿才一岁,爸爸没有告诉女儿妈妈死了,而告诉她妈妈出差了,去了很远的地方,很长时间都不会回来。从此,爸爸充当了爸爸妈妈两个角色来照顾女儿,可是女儿有时还是会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有人给爸爸介绍女朋友,爸爸只匆匆见上一面,就不再联系了。但是爸爸刚刚
    30岁就有了白头发,妈妈的姐姐劝说爸爸再娶一位妻子。后来爸爸遇到了一位善良的女人,但是怕告诉女儿会伤害她,打算等女儿大一些再跟她说。他们又等了两年才告诉女儿说妈妈要回来了,只是妈妈比以前瘦了。女儿和善良的女人见面了,开始女儿的反应并不自然,在爸爸的帮助下,才跟妈妈亲近起来。但是当她和这个后来的“妈妈”单独相处的时候,却告诉她,听爷爷奶奶说,她的妈妈已经死了,她希望后来的妈妈能对爸爸好,那样她同意接受这个妈妈,她觉得只有爸爸不知道妈妈已经死了,希望后来的妈妈不要告诉爸爸,她怕爸爸知道了会伤心。(398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一天,女儿考完试回到家,爸爸看到女儿只考了80分,很生气,就问女儿:“你要向前面的人学习!”女儿很委屈地说:“可是坐在我前面的人只考了50分。”
    A

    女儿的成绩非常好

    B

    女儿的成绩没有前座的好

    C

    女儿觉得很委屈

    D

    爸爸对女儿的成绩很满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 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 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 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睬,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 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 况。
    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 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 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当您的女儿再咬手指的时候,您别批评她……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在这段表述中,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 )。单选

    A. 解释
    B. 说明
    C. 指导
    D. 面质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影响性技术
    指导技术是指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

  • 第14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踩,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况。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请求心理咨询师到家中对其女儿进行帮助,心理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多选
    A婉言拒绝 B应邀前往 C请示上级咨询师D请求助者带女儿前来咨询


    答案:A,D
    解析:

  • 第15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 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 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 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睬,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 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 况。
    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 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 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女儿的问题主要是( )。单选

    A. 多动
    B. 咬手指
    C. 缄默
    D. 多余动作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 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 第16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求助者:我女儿今年14岁,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我怎么说她都没用,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一看到我女儿的手,我就急得不行,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心理咨询师:我也是母亲,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也替您感到着急。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大概四、五个月之前吧,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我看见了就批评她。没想到我越批评,她咬得越频繁。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踩,但只坚持一两天,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
    求助者:据班主任讲,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孩子的爸爸也说,只要我不在家,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
    求助者: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她非常听话。到现在,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穿什么衣服,都听我的安排。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不管我怎么说她,她就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
    求助者:和我有关?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今年14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好孩子”的形象。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着急时,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您的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况。求助者:……(沉默),这样看来,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您别批评她,也别去关注她。如果她没有咬手指,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的参与性技术包括()。多选
    A内容反应 B开放式提问 C情感反应 D封闭式提问


    答案:B,D
    解析:

  • 第17题:

    试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 (1)虎妞神秘兮兮地指着她的肚子对祥子说:"我有啦!"祥子:什么?(《骆驼祥子》) (2)母亲(对女儿):你今后少跟少东家来往。女儿:妈,我已是他的人啦! (3)甲:你有什么了不起,能把我吃了?乙:不能,我是回民。


    正确答案: (1)虎妞的“我有啦!”这句话言外之意是她怀孕了。这样的言外之意只有结合语境因素(虎妞神秘兮兮地指着自己肚子这一的行为)才能推导出来。
    (2)女儿的答话“妈,我已是他的人啦!”所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已经与“他”发生非婚姻性的两性关系。发生非婚姻性的两性关系以及直接谈论非婚姻两性关系在汉文化传统道德观念都是忌讳,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就需要以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此外,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女性就象财产一样从属于男性,这就是“我是他的人”这一委婉表达的观念依据。
    (3)乙针对甲的问话所做的回答“不能,我是回民。”有这样一个蕴涵:回民不吃猪肉。根据这个蕴涵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会话含义:你是猪,我当然不能吃你。

  • 第18题: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 B、儿子和女儿
    • C、母亲和女儿
    • D、父亲和儿子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一个父亲不让上初一的女儿继续读书,叫她帮助妈妈看商店,老师来劝女孩的父亲,希望他能让女孩继续读书,父亲说:“女儿是我生的,我有权利不让她读书。”这位父亲违反了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①违反的法律:这位父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
    ②应负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第20题:

    多选题
    李女士两年前发现丈夫有外遇,当时她反应激烈,并告知了正上学的女儿。此后,夫妻不断争吵,最终离婚。其间,李女士由于心情欠佳,对女儿脾气暴躁,女儿想挽回父母的婚姻,以努力学习来取悦父母,进入初中后,看到父母争吵以至于离婚,便开始无心学习,并对母亲抱怨。现在女儿与母亲一起生活并时常顶撞母亲,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非常焦急的李女士向社工小张求助。以下小张介入策略正确的是()。
    A

    间接地批评母亲不应该把自己的婚姻纠葛告诉女儿和影响女儿

    B

    用家庭沟通理论重建李女士和女儿之间的沟通模式,改善母女的沟通现状

    C

    帮助母亲和女儿合理地疏解和宣泄积压在心里的负面情绪

    D

    小张反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母女关系上面

    E

    首先对母亲进行心理的治疗和安慰,是李女士的婚姻失败造成了母女关系紧张。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我们班主任老师平时对我们虽然很严厉,但有一次我生病了,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我,使我非常感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师:(  )。
    A

    对“我们”很厉害

    B

    非常关心自己的女儿

    C

    把“我”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来照顾

    D

    对“我们”很厉害,但对自己的女儿很和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我们班主任老师平时对我们虽然很严厉……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我……”表明班主任老师虽然很严厉,但把“我”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来照顾。

  • 第22题:

    问答题
    一个父亲不让上初一的女儿继续读书,叫她帮助妈妈看商店,老师来劝女孩的父亲,希望他能让女孩继续读书,父亲说:“女儿是我生的,我有权利不让她读书。”这位父亲的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这位父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女:我的事不用你管!男:不用我管?你可是我生的,我不管你谁管你?问:他们是什么关系?
    A

    母亲和儿子

    B

    母亲和女儿

    C

    父亲和儿子

    D

    父亲和女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