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8086的存储器采用什么结构?”相关问题
  • 第1题:

    写出8086操作数的寻址方式。8086的存储器寻址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有:
    ①立即(数)寻址。
    ②寄存器寻址。
    ③存储器寻址。
    存储器寻址方式有:
    ①立即寻址。
    ②寄存器寻址。
    ③直接寻址。
    ④寄存器间接。
    ⑤寄存器相对。
    ⑥基址变址。
    ⑦相对基址变址。

  • 第2题:

    8086系统中的存储器为什么要采用分段结构?有什么好处?


    正确答案: 8086CPU中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16位的地址只能访问64KB的内存。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要做到对20位地址空间进行访问,就需要两部分地址,在8086系统中,就是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这两个地址都是16位的,将这两个地址采用相加的方式组成20位地址去访问存储器。
    在8086系统的地址形成中,当段地址确定后,该段的寻址范围就已经确定,其容量不大于64KB。同时,通过修改段寄存器内容,可达到逻辑段在整个1MB存储空间中浮动。各个逻辑段之间可以紧密相连,可以中间有间隔,也可以相互重叠(部分重叠,甚至完全重叠)。采用段基址和偏移地址方式组成物理地址的优点是:满足对8086系统的1MB存储空间的访问,同时在大部分指令中只要提供16位的偏移地址即可。

  • 第3题:

    8086/8088 CPU寻址存储器时,什么是物理地址?逻辑地址?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8086/8088系统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物理地址,物理地址就是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编码。在CPU与存贮器之间进行任何信息交换时,需利用物理地址来查找所需要的访问的存储单元。逻辑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
    逻辑地址的表示格式为:段地址:偏移地址。知道了逻辑地址,可以求出它对应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段地址×10H+偏移地址。

  • 第4题:

    8086对存储器的管理为什么采用分段的办法?


    正确答案:8086是一个16位的结构,采用分段管理办法可形成超过16位的存储器物理地址,扩大对存储器的寻址范围(1MB,20位地址)。若不用分段方法,16位地址只能寻址64KB空间。

  • 第5题:

    8086CPU的字节寻址范围有多大?为什么?存储器为什么分段?20位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8086CPU寻址范围1MB。因为8086CPU地址线为20条,220=1024KB,即1MB。8086系统中,指令仅给出16位地址,与寻址有关的寄存器也只有16位长,因此寻址范围只有64KB,为了寻址1MB,所以分成四个逻辑段。当CPU访问内存时,段寄存器的内容(段基址)自动左移4位(二进制),与段内16位地址偏移量相加,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 第6题:

    8086/8088 CPU使用的存储器为什么要分段?怎么分段?


    正确答案: 8086/8088为16位CPU,其内部的ALU、相关的地址寄存器(如SP、IP以及BX、BP、SI、DI)等都是16位的,因而对存储器地址的处理也只能是16位操作,即8086/8088的直接寻址能力在64KB范围内。而实际上8086/8088有20条地址线,它的最大寻址空间为1MB。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即如何用16位的地址寄存器去表示一个20位的存储器物理地址?
    实际使用的解决办法是:将1MB大小的存储空间分为若干“段”,每段不超过64KB。这样,一个20位的物理地址就可以用“16位段基址:16位偏移量”的形式(称为逻辑地址)来表示了,其中段地址存放在8086/8088的段寄存器中。

  • 第7题:

    Intel 8086/8088是采用()编址方式,访问内存储器和I/O端口具有()个独立空间。


    正确答案:独立编址;两

  • 第8题:

    8086/8088CPU使用的存储器为什么要分段?怎么分段?


    正确答案: 8086/8088为16位CPU,其内部的ALU、相关的地址寄存器(如SP、IP以及BX、BP、SI、DI)等都是16位的,因而对存储器地址的处理也只能是16位操作,即8086/8088的直接寻址能力在64KB范围内。而实际上8086/8088有20条地址线,它的最大寻址空间为1MB。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即如何用16位的地址寄存器去表示一个20位的存储器物理地址?
    实际使用的解决办法是:将1MB大小的存储空间分为若干“段”,每段不超过64KB。
    这样,一个20位的物理地址就可以用“16位段基址:16位偏移量”的形式(称为逻辑地址)来表示了,其中段地址存放在8086/8088的段寄存器中。

  • 第9题:

    8086/8088在什么时候及什么条件下可以响应一个外部INTR中断请求,中断向量表在存储器的什么位置?向量表的内容是什么?8086如何将控制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正确答案: (1)8086/8088在当前指令执行完且IF=1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一个外部INTR中断请求。
    (2)中断向量表在存储器的0段0000—03FFH区域,向量表存放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3)8086/8088响应INTR中断请求时,首先在连续的两个总线周期中发出INTA#负脉冲,在第二个INTA#信号期间,中断源经数据总线向8086/8088送出一字节中断向量“类型码”。8086/8088收到“类型码”后将其乘4形成中断向量表的入口,从此地址开始的4个单元中读出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IP、CS),8086/8088从此地址取指令执行,将控制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 第10题:

    问答题
    8086外接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采用哪种编址方法

    正确答案: 采用ROM、RAM及其它扩展的I/O部件统一编址,其总地址为1M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8086系统中的存储器为什么要采用分段结构?有什么好处?

    正确答案: 8086CPU中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16位的地址只能访问64KB的内存。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要做到对20位地址空间进行访问,就需要两部分地址,在8086系统中,就是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这两个地址都是16位的,将这两个地址采用相加的方式组成20位地址去访问存储器。
    在8086系统的地址形成中,当段地址确定后,该段的寻址范围就已经确定,其容量不大于64KB。同时,通过修改段寄存器内容,可达到逻辑段在整个1MB存储空间中浮动。各个逻辑段之间可以紧密相连,可以中间有间隔,也可以相互重叠(部分重叠,甚至完全重叠)。采用段基址和偏移地址方式组成物理地址的优点是:满足对8086系统的1MB存储空间的访问,同时在大部分指令中只要提供16位的偏移地址即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8086与外部存储器芯片的连接方式采用哪三种总线连接?

    正确答案: 数据线、地址线、控制信号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8086系统中存储器为什么要分段?各逻辑段之间的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8086/8088系统中,可寻址的存储器空间达1M字节,要对整个存储器空间寻址,需要20位长的地址码,而CPU内部可以提供地址的寄存器及算术逻辑运算单元都是16位,其寻址范围为64K字节(16位地址)。因此在8086/8088系统中,把整个存储空间分成许多逻辑段,这些逻辑段容量不能超过64K字节。对任何一个存储单元,只要能得到它所在段的首地址和段内的相对地址(16位),就可对它进行访问。
    逻辑段的首地址可在整个存储空间内进行设置,各个逻辑段之间可以紧密相连,也可以相互重叠(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

  • 第14题:

    请简单说明8086的存储器结构。一个物理单元的地址是怎样确定的? 


    正确答案:8086存储器是分段的。每个段有一个基地址,由段寄存器规定,每一个段的范围最大不超过64K字节。CS规定的段为代码段,DS规定的段为数据段,SS规定的段为堆栈段,ES规定的段为附加数据段。 任何一个具体物理单元的地址由段基地址和段内偏移量相加确定。段基地址取决于段寄存器的值左移4位;段内偏移量,可以是包含在指令中的16位直接地址(直接寻址),可以是一个16位地址寄存器的值(寄存器间接寻址),也可以是指令中的位移量加上16位地址寄存器(变址寻址)的值等等,这取决于指令的寻址方式。

  • 第15题:

    8086在对存储器进行操作时,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8086CPU和存储器是用分时方式通过20位的地址/状态/数据总线以及控制线互相联系的。CPU的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如果8086的主频采用5MHZ,则1个时钟周期为200ns。将每个时钟周期称为1个T状态,所以,最小总线周期由T1~T4这4个状态组成。如果存储器速度比较慢,CPU就会根据存储器送来的“未准备好”信号,在T3状态后面插入等待状态TW,从而延长总线周期。

  • 第16题:

    8086CPU采用哪种两级存储器寻址方式?


    正确答案:段地址和段内偏移地址

  • 第17题:

    存储器体系为什么采用分级结构,主要用于解决存储器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因为存储器分级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存储容量要大,速度要快而成本又比较合理的矛盾。

  • 第18题:

    8086系统中存储器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信号来选中存储体?


    正确答案:8086系统中,存储器采用分体结构,1MB的存储空间分成两个存储体:偶地址存储体和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KB。
    使用A0和BHE来区分两个存储体。当A0=0时,选中偶地址存储体,与数据总线低8位相连,从低8位数据总线读/写一个字节。
    当BHE=0时,选中奇地址存储体,与数据总线高8位相连,从高8位数据总线读/写 一个字节。
    当A0=0,BHE=0时,同时选中两个存储体,读/写一个字。

  • 第19题:

    8086存储器管理采用()技术。


    正确答案:分段管理

  • 第20题:

    8086系统的存储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物理地址为20位,是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组成,其关系为:物理地址=段基址×16+偏移地址

  • 第21题:

    对于8086存储器中的非规则字,为什么要两个总线周期才能读完?


    正确答案:第一个总线周期,利用数据总线的高8位从奇地址单元读取数据的低8位,第二个总线周期利用数据总线的低8位从偶地址单元读取数据的高8位。

  • 第22题:

    问答题
    8086对存储器的管理为什么采用分段的办法?

    正确答案: 8086是一个16位的结构,采用分段管理办法可形成超过16位的存储器物理地址,扩大对存储器的寻址范围(1MB,20位地址)。若不用分段方法,16位地址只能寻址64KB空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8086/8088在什么时候及什么条件下可以响应一个外部INTR中断请求,中断向量表在存储器的什么位置?向量表的内容是什么?8086如何将控制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正确答案: (1)8086/8088在当前指令执行完且IF=1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一个外部INTR中断请求。
    (2)中断向量表在存储器的0段0000—03FFH区域,向量表存放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3)8086/8088响应INTR中断请求时,首先在连续的两个总线周期中发出INTA#负脉冲,在第二个INTA#信号期间,中断源经数据总线向8086/8088送出一字节中断向量“类型码”。8086/8088收到“类型码”后将其乘4形成中断向量表的入口,从此地址开始的4个单元中读出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IP、CS),8086/8088从此地址取指令执行,将控制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