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选项是施恩和埃里克逊的成人发展阶段理论划分的阶段()A、从少年至20岁,离开家庭进入成人世界B、从少年至30岁,离开家庭进入成人世界C、20-30岁之间,重估的时期D、30-40岁,面临中年过渡或危机E、50岁以后,相对稳定和自我满意的时期

题目

下列哪些选项是施恩和埃里克逊的成人发展阶段理论划分的阶段()

  • A、从少年至20岁,离开家庭进入成人世界
  • B、从少年至30岁,离开家庭进入成人世界
  • C、20-30岁之间,重估的时期
  • D、30-40岁,面临中年过渡或危机
  • E、50岁以后,相对稳定和自我满意的时期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哪些选项是施恩和埃里克逊的成人发展阶段理论划分的阶段()”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正确答案:

  • 第2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 第3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存在以下几点区别:(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本我。(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非善亦非恶,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者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5)二者都把儿童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但是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悲观,他认为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并不一定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病理性的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矛盾就不复存在,在以后的阶段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经解决的矛盾。

  • 第4题: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②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③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 第5题: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人生八大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类在成年早期(20岁--40岁)阶段形成的美德是()。

    • A、智慧
    • B、关怀
    • C、爱
    • D、忠贞
    • E、能力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把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三个阶段是()。

    • A、萨柏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B、格林豪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C、施恩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D、金斯伯格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个阶段冲突的问题的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基本的信赖与不信赖。
    第二阶段:自主与怀疑、羞愧。
    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
    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
    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
    第七阶段:繁衍与停滞。
    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②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③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
    A

    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

    B

    动态过程

    C

    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D

    二维的发展阶段说


    正确答案: C,B
    解析: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②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③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④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将其扩展到人的生命过程,认为人格的发展要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个体均面临一种发展危机及发展任务。(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存在相应发展危机,其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有利于个体积极人格的形成。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5岁以前);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岁~3岁);
    (3)勤奋感对自卑感(3岁~6、7岁);
    (4)主动感对内疚感(6、7岁~l2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岁~30岁);
    (7)繁殖对停滞(30岁~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 第14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
    ()


    答案:对
    解析:
    埃里克森的学说是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精神分析的理论。

  • 第15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个阶段冲突的问题的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基本的信赖与不信赖。
    第二阶段:自主与怀疑、羞愧。
    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
    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
    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
    第七阶段:繁衍与停滞。
    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

  • 第16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前五个阶段冲突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就其中的某一阶段谈谈成人的教育任务的策略。


    正确答案: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 第17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涵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其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为继,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结汇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到18个月);成为自主者的阶段(2-3岁);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5岁);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岁);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人格发展的上述各阶段是相互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起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 第18题: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皮亚杰
    • B、柯尔伯格
    • C、埃里克森
    • D、华生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最常见的、应用得最广泛的,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A、萨柏
    • B、金斯伯格
    • C、格林豪斯
    • D、施恩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涵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其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为继,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结汇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到18个月);成为自主者的阶段(2-3岁);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5岁);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岁);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人格发展的上述各阶段是相互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起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把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三个阶段是()。
    A

    萨柏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B

    格林豪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C

    施恩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D

    金斯伯格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前五个阶段冲突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就其中的某一阶段谈谈成人的教育任务的策略。

    正确答案: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选项是施恩和埃里克逊的成人发展阶段理论划分的阶段()
    A

    从少年至20岁,离开家庭进入成人世界

    B

    从少年至30岁,离开家庭进入成人世界

    C

    20-30岁之间,重估的时期

    D

    30-40岁,面临中年过渡或危机

    E

    50岁以后,相对稳定和自我满意的时期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