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题目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相似考题

2.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浙江省宁波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内容:3.基本要求: (1)讲课试讲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2)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互动; (3)讲解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干旱对荒漠化影响。 答辩题目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2.你认为在地理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注意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西北地区的旅游宣传视频,展示荒漠景观,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教师活动】出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并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位置及地形特点。 【师生总结】 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引导学生观看并总结:降水与植被的变化特征。 【学生回答】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教师活动】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对西北地区的气候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4.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两段,并分析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 【教师归纳】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加上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水源是西北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学生要意识要到环境的脆弱性、水资源的珍贵性。 【学生活动】谈感受,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搜集更多关于荒漠化的资料,总结治理荒漠化的方法,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荒漠化的概念 二、位置和地形 三、干旱的自然特征 四、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2.你认为在地理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注意什么?

3.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并通过资料展示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报考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其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概括其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 (1)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提问】 (1)西北地区的降水和景观从东到西有什么变化? (2)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1)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以荒漠为主的景观。 (2)原因:2.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活动(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物的作业)。 【学生活动】思考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总结】荒漠化的形成不是单一要素影响的结果,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教师讲解】气候异常会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特别是在持续少雨的年份,能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思考人类对荒漠化的形成有无影响?哪些活动影响到荒漠化的形成? 【板书设计】

更多“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过渡樵采、过渡__________、过渡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放牧;开垦

  • 第2题:

    谈谈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我国西北地区被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高原所阻挡,使南来的湿润的季风气流被切断,导致该地区缺乏潮湿空气。

  • 第3题: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 第5题:

    简述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正确答案:自然原因: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造成植被破坏。

  • 第6题: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引起我国风蚀()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和()。


    正确答案:沙质;干旱的气候;强劲的大风;丰富的沙源物质;裸露的地面

  • 第8题:

    填空题
    引起我国风蚀()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和()。

    正确答案: 沙质;干旱的气候;强劲的大风;丰富的沙源物质;裸露的地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3)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4)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6)控制人口数量。
    治理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谈谈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我国西北地区被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高原所阻挡,使南来的湿润的季风气流被切断,导致该地区缺乏潮湿空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自然原因:
    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 B、过度砍伐、放牧和垦荒
    • C、环境污染加剧
    • D、农业集约化经营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远
    • B、纬度较高
    • C、海拔较高
    • D、温度较高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到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目前,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 B、内蒙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高原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自然原因:
    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 第18题:

    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3)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4)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6)控制人口数量。
    治理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19题:

    我国荒漠化的类型


    正确答案: 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

  • 第20题:

    问答题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自然因素:干旱。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樵采、开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目前,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

    B

    内蒙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高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正确答案: 自然原因: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造成植被破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过程中,人类活动不当是主因,在人类活动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表现是(  )。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樵采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