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A、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B、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C、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题目

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 A、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
  • B、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
  • C、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
  • 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相似考题
更多“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A、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B、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C、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公司被盗手提电脑一台,侦查人员怀疑是王某所为,王某一开始不承认,但后来经过刑讯承认了盗窃事实,并供述已将电脑卖给刘某,同时还说他之所以拿公司的电脑是因为公司拖欠了他6个月的工资。侦查人员找到刘某后,刘某说电脑又倒卖给了秦某。秦某起初不承认,侦查人员威胁他:“如果不承认就按共同盗窃论罪!”秦某害怕,承认了购买电脑一事,并交出了电脑。此案中下列哪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

    A.王某承认盗窃事实的供述
    B.王某有关公司拖欠他工资的辩解
    C.秦某的证言
    D.手提电脑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规定。《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由此可见,王某承认盗窃事实的供述、秦某的证言均属于法律规定的非法言词证据之列,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两项。

  • 第2题:

    在王某被杀一案中,侦查人员取得了下列线 索:(1)王某的朋友李某的陈述,证明王某患有严重的失眠症;(2)王某邻居张某的陈述,描述案发当天曾看见一个衣着邋遢的女子(后经查为留着长发的男子齐 某被误认)离开王某家;(3)王某的又一邻居肖某反 映,看见案发当天小区收破烂的齐某神色慌张地从王 某家里跑出来,身上还带着隐约的血迹;(4)齐某在被公安机关拘传后,在侦查人员的威逼恐吓下,按照公安人员的诱导,交代其用斧头杀害王某的犯罪事实; (5)按照齐某的交代,侦查人员找到的沾有王某血迹的斧头。以上线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材料(1)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关联性
    B.材料(2)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客观性
    C.材料(4)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D.材料(5)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答案:A,B,C
    解析:
    。证据的特性具体表现为:(1)客观性。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诉讼证据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那些虚幻或虚假的情况、一切主观的东西(如本案中张某自认为长头发的一定是女子)都必须排除在诉讼证据之外。(2)关联性。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很明显材料(1)缺乏证据的关联性。(3)合法性。我国的“两高”司法解释建立了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即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指控犯罪或者定案的根据。但是对于由这些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而派生出来的其他实物证据、非法收集的实物证据,能不能予以排除?《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 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排除,当前司法实践中,应以 “两高”的司法解释为准。故材料(4)不能成为本案证据,而材料(5)不应排除。

  • 第3题:

    王某伙同张某出售假发票,被公安机关抓获。王某为争取立功,将自己曾听到的张某抢劫他人财物的情况主动向公安机关报告,后经查证属实。在张某抢劫案中,王某的揭发行为本身所形成的证据属于证据中的()。

    A、犯罪嫌疑人供述
    B、证人证言
    C、言词证据
    D、直接证据
    E、传来证据

    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核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对同案犯其他犯罪事实的揭发,属于证人证言。该证据是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属于言词证据。该证据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主要事实,属于直接证据。该证据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经过转述原始证据而派生出来的证据,属于传来证据。

  • 第4题:

    公安机关抓获一起盗窃案件的女现行犯王某。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刘某,男,有权搜查王某的身体
    • B、搜查王某的身体只能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 C、公安机关可以对王某的家里进行搜查,没有紧急情形时,必须出示搜查证
    • D、搜查王某的家里时,应当有王某或者其家属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正确答案:B,C,D

  • 第5题:

    王某在与孙某饮酒时,发现孙某携有大量现金,遂将其灌醉,并将其装现金的皮包拿走。王某构成()。

    • A、盗窃罪
    • B、抢劫罪
    • C、侵占罪
    • D、诈骗罪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某市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称王某曾多次进行盗窃。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开展初查,发现王某经济反常,三名侦查人员以此为突破口,未申请搜查证而擅自搜查了王某的住宅,结果发现了大量未破盗窃案件的赃款赃物,便将赃款赃物带回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决定以在王某住处发现的犯罪证据为由对王某实施刑事拘留,由于时间紧,侦查人员来不及申请拘留证就前往王某的住处将其拘留。拘留后2天,两名侦查人员对其进行第一次讯问。在讯问过程中,王某提出聘请律师的要求,但提不出具体对象,侦查人员认为此种情况可不予批准。在王某被拘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搜集证据,侦查人员将王某的妻子传唤到市招待所进行询问,后以协助调查为由将其软禁在房间内,对外名义为对其采取监视居住。在对王某拘留了33天后,公安机关责令王某提出保证人并交纳保证金后对王某取保候审。在对王某取保候审的半年多里,案件一直没有进展,始终查不清王某的犯罪事实,侦查人员遂以证据不足为由,报局长批准撤销案件。公安机关在办理该案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侦查人员没有开具《搜查证》进行搜查。
    2、回赃款赃物未开扣押物品清单。
    3、对王某实施刑事拘留未办理《拘留证》。
    4、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
    5、以王某提不出具体对象为由不允许其聘请律师是错误的。
    6、将王某的妻子传唤到市招待所进行询问是错误的。
    7、对王某的妻子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是错误的。
    8、拘留超期。
    9、不能人保和财保并用。
    10、不能以证据不足为由撤销案件。

  • 第7题:

    某公司被盗手提电脑一台,侦查人员根据秦某的证言,发现王某有重大嫌疑。王某一开始不承认,但后来经过刑讯逼供承认了盗窃事实,并供述已将电脑卖给刘某,同时还说他之所以拿公司的电脑是因为公司拖欠了6个月的工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有()。

    • A、王某承认盗窃事实的供述
    • B、王某有关公司拖欠他工资的辩解
    • C、秦某的证言
    • D、手提电脑

    正确答案:B,C,D

  • 第8题:

    涉嫌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在法庭审理期间声称侦查人员曾对其实施刑讯逼供,王某之妻也提出其证言系侦查人员暴力取证的结果。经查明,上述情况属实。下列证据材料哪些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A、王某的有罪供述
    • B、根据王某的有罪供述找到的杀人凶器
    • C、王某妻子的证言
    • D、根据王某妻子的证言找到的王某转移被害人尸体时使用的布口袋

    正确答案:A,C

  • 第9题:

    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王某被捕之后,聘请了律师李某,根据法律规定,律师李某在侦查阶段可以进行下列活动()

    • A、会见在押的王某
    • B、为王某申请取保候审
    • C、向公安机关了解王某涉嫌的罪名
    • D、在王某被羁押超过侦查羁押期限后,要求公安机关释放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多选题
    某公司被盗手提电脑一台,侦查人员怀疑是王某所为,王某一开始不承认。后经刑讯承认了盗窃事实,并供述已将电脑卖给刘某,出卖的原因是公司拖欠了6个月的工资。侦查人员找到刘某后,刘某说电脑又倒卖给了秦某。秦某起初不承认,侦查人员威胁道:“如果不承认就按共同盗窃论罪!”秦某害怕,承认了购买电脑一事,并交出了电脑。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
    A

    王某承认盗窃事实的供述

    B

    王某有关公司拖欠他工资的辩解

    C

    秦某的证言

    D

    手提电脑


    正确答案: D,B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王某承认盗窃事实的供述、秦某的证言均属于法律规定的非法言词证据之列,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第11题:

    多选题
    某地连续发生特大凶杀案,从作案现场来看,系相同罪犯所为。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王某、陈某有重大犯罪嫌疑,于是逮捕了王某、陈某,并立即组织审讯。在审讯过程中,公安机关要求他们交代罪行,王某主张自己具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不交代案情,顶着破案压力的审讯人员对王某采取了殴打、电击等方式,痛苦之下的王某不得不交代了自己伙同陈某报复杀人的犯罪事实。对于陈某,公安机关在审讯时对其采取了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的疲劳战术,不得已之下,陈某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交代了犯罪工具的埋藏地,公安机关根据此找到了砍刀等作案工具。在审判阶段,王某的辩护律师以及陈某的辩护律师均提出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行为,所得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关于本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对于王某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B

    王某在侦查阶段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C

    侦查人员根据陈某供述收集的作案工具应当予以排除

    D

    对于陈某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CD三项,《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B项,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被告人沉默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只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 第12题:

    多选题
    王某于某晚杀死了陈某,并放火烧了陈某家的房子,后公安人员在现场发现了王某的脚印。请问这个脚印属于()。
    A

    直接证据

    B

    间接证据

    C

    原始证据

    D

    传来证据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王某脚印”系公安人员在犯罪现场所发现,属于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是原始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 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王某脚印”仅表明王某到过现场,但不能仅凭此认定杀人、放火为王某所为,是否为王某所为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加以认定,因而是间接证据。

  • 第13题:

    某地连续发生特大凶杀案,从作案现场来看,系相同罪犯所为,这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要求政府严惩犯罪分子,要求公安机关迅速破案,当地公安机关压力很大,组织警力全力侦破。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发现王某、陈某有重大犯罪嫌疑,于是逮捕了王某、陈某,并立即组织审讯。在审讯过程中,公安机关要求他们交代罪行,王某主张自己具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不交代案情,顶着破案压力的审讯人员对王某采取了殴打、电击等方式,痛苦之下的王某不得不交代了自己伙同陈某报复杀人的犯罪事实。对于陈某,公安机关在审讯时对其采取了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的疲劳战术,不得已之下,陈某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交代了犯罪工具的埋藏地,公安机关根据此找到了砍刀等作案工具。在审判阶段,王某的辩护律师以及陈某的辩护律师均提出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道供行为,所得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对于王某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B.王某在侦查阶段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C.侦查人员根据陈某供述收集的作案工具应当予以排除
    D.对于陈某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由此,选项A、D表述正确,而选项C则表述错误。至于选项B,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被告人沉默权,所以选项B表述错误。

  • 第14题:

    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0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对于王某、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
    B.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
    C.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D.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答案:C
    解析:
    盗窃罪既遂的通说认为,财物离开占有人的实际控制即构成盗窃罪既遂,本案中,王某已经将价值2万元的货物窃得,并扔出墙外,此时,该财产已经离开了占有人的实际控制范围,因此,王某构成盗窃罪的既遂,所以可以排除A项和D项。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不属于自己的货物据为已有,构成侵占罪。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 第15题:

    张某向邻居王某兜售毒品,被王某拒绝。张某就假意将一支掺有毒品的香烟递给王某吸食,王某因此染上毒瘾,后来主动上门要求购买毒品注射,在一次王某再次上门时,张某发现王某携带有大量现金,便心生夺财之念,故意给其注射大剂量毒品,致王某昏迷。乘机掠走王某身上的现金。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A、欺骗他人吸毒罪
    • B、盗窃罪
    • C、贩卖毒品罪
    • D、抢劫罪

    正确答案:A,C,D

  • 第16题:

    王某于某晚杀死了陈某,并放火烧了陈某家的房子,后公安人员在现场发现了王某的脚印。请问这个脚印属于()。

    • A、直接证据
    • B、间接证据
    • C、原始证据
    • D、传来证据

    正确答案:B,C

  • 第17题:

    王某在法庭上作证,证明他亲眼目睹了李某将赵某打伤的经过,王某的证言属于?()

    • A、原始证据
    • B、传来证据
    • C、间接证据
    • D、直接证据

    正确答案:A,C,D

  • 第18题:

    某校发生了盗窃案件,侦查人员怀疑王某,王某不承认,但后来经过刑讯承认了盗窃事实,目击证人秦某不愿作证,侦查人员暴力相向。此案中下列哪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A、王某承认盗窃事实的供述
    • B、另一目击者的证言
    • C、秦某的证言
    • D、被盗物品

    正确答案:A,C

  • 第19题:

    王某在法庭上作证说,他曾听谷某讲述其杀害曾某的经过。王某向法庭提供的证言属于()。

    • A、传来证据
    • B、直接证据
    • C、有罪证据
    • D、言词证据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公安局局长王某涉嫌非法拘禁罪被立案侦查。在决定是否逮捕王某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有证据能够证明王某实施了非法拘禁犯罪
    • B、王某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 C、王某具有很大的社会危险性
    • D、王某在境外有住宅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多选题
    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的盗窃案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A

    现场发现王某的指纹

    B

    在王某家里发现被盗的赃物

    C

    证人李某看到王某盗窃行为的证言

    D

    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正确答案: A,B
    解析: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选项中AB都是物证,属于间接证据,C是能证明王某盗窃的证人证言,D是王某对于犯罪行为的供述,都是直接证据。

  • 第22题:

    多选题
    在王某被杀一案中,侦查人员取得了下列线索:(1)王某的朋友李某的陈述,证明王某患有严重的失眠症;(2)王某邻居张某的陈述,描述案发当天曾看见一个衣着邋遢的女子(后经查为留着长发的男子齐某被误认)离开王某家;(3)王某的又一邻居肖某反映,看见案发当天小区收破烂的齐某神色慌张地从王某家里跑出来,身上还带着隐约的血迹;(4)齐某在被公安机关拘传后,在侦查人员的威逼恐吓下,按照公安人员的诱导,交代其用斧头杀害王某的犯罪事实;(5)按照齐某的交代,侦查人员找到的沾有王某血迹的斧头。以上线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材料(1)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关联性

    B

    材料(2)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客观性

    C

    材料(4)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D

    材料(5)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正确答案: C,B
    解析: 证据的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1)客观性。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诉讼证据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那些虚幻或虚假的情况、一切主观的东西(如本案中张某自认为长头发的一定是女子)都必须排除在诉讼证据之外。
    (2)关联性。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很明显材料(1)缺乏证据的关联性。
    (3)合法性。《刑事诉讼法》第54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故材料
    (4)不能成为本案证据,而材料
    (5)不应排除。

  • 第23题:

    多选题
    在王某被杀一案中,侦查人员取得了下列线索:(1)王某的朋友李某的陈述,证明王某患有严重的失眠症;(2)王某邻居张某的陈述,描述案发当天曾看见一个衣着邋遢的女子(后经查为留着长发的男子齐某被误认)离开王某家;(3)王某的又一邻居肖某反映,看见案发当天小区收破烂的齐某神色慌张地从王某家里跑出来,身上还隐约带着血迹;(4)齐某在被公安机关拘传后,在侦查人员的威逼恐吓下,按照公安人员的诱导,交代其用斧头杀害王某的犯罪事实;(5)按照齐某的交代,侦查人员找到沾有王某血迹的斧头。以上线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材料(1)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关联性

    B

    材料(2)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客观性

    C

    材料(4)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D

    材料(5)不能成为证据,因为缺乏证据的合法性


    正确答案: C,B
    解析:
    证据的特性具体表现如下:①客观性。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诉讼证据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那些虚幻或虚假的情况、一切主观的东西都必须排除在诉讼证据之外。②关联性。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③合法性。《刑事诉讼法》第56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A项,王某患上失眠症与王某被杀不存在客观的联系,缺乏证据的关联性
    B项,张某的陈述系主观臆测,缺乏证据的客观性
    C项,材料(4)应按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排除,不能成为本案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