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早期佛教的来源,有南北两条主要的传播路线。
第1题:
简述佛教在世界传播的三条路线。
第2题:
佛教的传播大致分为哪三条路线()?
第3题:
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传播的三条路线分别是什么?各条传播路线所传佛教分属哪个佛教派别?
第4题:
试述佛教传播路线。
第5题:
南传佛教的传播路线主要经过()等国家。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泰国
缅甸
斯里兰卡
老挝
柬埔寨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佛教产生于印度,约在两汉之交传入中国。汉武帝通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也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东土。最早传入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经》,而早期的传教者为西域胡僧。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十分迅速,到三国时,据载在今徐州一带就有成千上万的信众。也大概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人有了正式的出家人,以后人数迅速增多。到了魏晋之际,佛教教义已经以大乘经论为主。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教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鸣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后期以涅架学为主,代表人物是道生。
佛教在南北朝的发展,是有南北之分的。在南朝,皇帝和士族对佛教都有极大的热情。皇帝信佛以梁武帝为最甚。他曾经四次出家,大臣每次都用上亿的钱把他赎回。此外如齐代的竞陵王萧子显,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庐江何氏等,都祟奉佛法。不过,南朝士人信佛的特点是“偏于谈理”,这实际是延续了玄学清谈的习惯,他们喜好的是佛教所含的哲理部分;对儒、释、道三家义理往往喜欢作调和之论。南朝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所以在接受外来宗教时显出鲜明的本土色彩。南朝虽然也大兴佛法,但舍身出家的人相对北方而言数量要少很多,而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冲突一般也只表现在理论上。北朝人信佛的特点是“偏于教”,其含义是北朝人的信教重在照佛教所说的去修行,以摆脱轮回,所以特重禅法。这与北朝多内迁的北朝则喜欢立塔造像。建寺院是重视僧人,以便与之论理谈玄;造像则重在礼佛敬神,或往生安乐之士,或求当世福报等。出家在生命的层次,可以摆脱六道轮回;在现实层面,可以摆脱沉生的租税赋役,所以北朝僧人特别多,到北魏未朝,僧人已经多达两百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由于大量的人口成为佛教徒,使国家既缺少兵源;又缺少税源,大量的土地也被控制在寺院中,形成寺院经济,直接妨碍了国家利益。
略
第14题:
南北朝隋唐时期发生了所谓的“三武一宗法难”,造成此类事件屡屡发生的两个根本原因是()
第15题:
印度佛教向世界传播的线路主要有两条,即()。
第16题:
试述佛教的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创始人、在中国传播时间、在中国传播时路线、主要宗派、根本经典、宗教标记、主要节日。
第17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第18题:
道教认为佛教的过度传播对道教有影响
官方认为佛教的过度传播危害意识形态
官方认为佛教的过度传播对经济有影响
官方认为佛教的过度传播对政治有危害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北传佛教
小乘佛教
南传佛教
藏传佛教
第22题:
第23题: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东传佛教
西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