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尚书》。
第1题: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是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第2题:
“何以不言遂?两之也。”出自()。
第3题:
“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第4题:
“德,国家之基也”,出自()。
第5题: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第6题:
下列诸子百家与其经典语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第7题:
吾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亡也。这句话出自?()
第8题:
《论语》
《周礼》
《尚书》
《左传》
第9题:
《孟子》
《大学》
《尚书》
《论语》
第10题:
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普遍概念
负概念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卫青
汉武帝
岳飞
霍去病
第13题: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第14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有情”这句话出自哪里?()
第15题: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的”民”这一概念属于().
第16题: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
第17题: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句出自()。
第18题: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哪部典籍()。
第19题:
“婚礼不贺,人之序也”出自于先秦典籍()。
第20题:
①②③
②③④
②③⑤
③④⑤
第21题:
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普遍概念
负概念
第22题:
第23题:
《史记》
《公羊传》
《春秋经》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