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苟志於仁矣,无恶也”中“恶”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题:
“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其政好生而恶杀焉。”中“务”的含义是()。
第2题:
《吕氏春秋》:“水出於山而走於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高下使之然也”这句话是在讲述()。
第3题:
“苟志於仁矣,无恶也”中“苟”的含义是()
第4题:
“阴阳相照,相蓋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於是桥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中“庸有”的含义是()。
第5题:
下列不属于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的是:()
第6题:
“恶有不战者乎?”中“恶”的读音和含义正确的是()。
第7题: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第8题:
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第9题:
è
wù
ě
第10题:
荀子崇尚礼义但不排斥功利
认为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合于礼者为义
尧舜尚不能去掉人的利欲追求
第11题:
任务
服务
便帽
第12题:
è,哪里
è,没有
wū,哪里
wū,没有
第13题:
“憎恶”中的“恶”,在普通话中的正确读音是()。
第14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第15题:
“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若是而万恶至者,皆天也,而非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内於灵台。”中“恶”的含义是()。
第16题: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中“爝火”的含义是()。
第17题:
以下说法是正确的是()
第18题: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的第二个“恶”的读音和意义是()。
第19题: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这一思想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第20题:
“十恶”是隋唐以后历代法律中规定的常赦不原的十种最严重的犯罪,渊源于北齐的“重罪十条”
“十恶”正式确立于唐朝的《武德律》
“十恶”中的谋大逆,指谋害皇帝、危害国家的行为
“十恶”中的恶逆指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
第21题:
诚恳
苟同
苟且
一丝不苟
第22题:
憎恶
作恶
恶心
遏制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