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必出孝子之门的内在意义是说,孝道是礼制的发端,也是成才的先决条件。
第1题: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种说法()。
第2题:
个人的身心和谐、协调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
第3题:
大同方山永固陵与传统陵园相比,其特别之处是()。
第4题:
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
第5题:
说出TPM的意义?
第6题: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中“锡”通“()”,意义是“()”。
第7题:
以下文献记载,反映“家天下”政权模式的有()
第8题:
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其实早在汉代,政府就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下列表述能够体现汉代做法的真实意图的是()
第9题:
为双室墓
在陵园中布置佛寺
突出陵前的石殿,以刻画忠臣孝子故事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第12题:
有一定道理
是专制型的家教观念
是正确的教子观念
第13题:
司马光固然认为“忠臣不事二君”,但对君王也是有要求的。
第14题:
中国有句古话,“求忠臣于孝子门”。即只有在孝敬父母的儿女们中间,才能找到忠于国家的人。这就是说只要孝敬父母了,就一定能够忠于国家。
第15题:
“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强调的是对儿童的什么作用?()
第16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始意义是说礼制要遍及庶人,刑罚不优待大夫。
第17题:
促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动机。
第18题:
俗话说:“棒头底下出孝子”,因此,体罚学生也是必要的。
第19题: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专制严厉型教养行为?()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老子
庄子
孔子
孟子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只要学习好,其他都顺从
无条件服从,压制独立性
期望值很高,要求又很严
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