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个观点不是一个人自主选择认同的,那么这个观点就不是他的()观所在。
第1题:
经济学家:最近,W同志的报告建议将住房预售制度改为现房销售,这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中国的住房预售制度早就应该废止,另一些人则说取消这项制度会推高房价。我基本赞成前者。至于后者则是一个荒谬的观点,如果废除住房预售制度会推高房价,那么这个制度不用政府来取消,房地产开发商早就会千方百计地规避该制度了。上述论证使用了以下哪一种论证技巧?
A.通过表明对一个观点缺乏事实的支持,来论证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B.通过指明一个观点违反某个一般原则,来论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C.通过指明一个观点与另一个已确定为真的陈述相矛盾,来论证这个观点为假。
D.通过指明接受某个观点为真会导致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来论证这个观点为假。
第2题:
第3题:
“即使一个人对锻炼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足够的机会去锻炼,那么他/她的锻炼意图将会变得薄弱。”这一观点符合()
第4题:
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霜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第5题:
如果一位管理者认为群体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是群体工作的固有的部分,那么他的观点属于群体冲突的()观点。
第6题:
如果说论点是观点,论据是材料的话,那么通过()才能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第7题:
第8题:
人本主义观点
精神分析论观点
信息加工的观点
特质论观点
第9题:
第10题:
商人诚实交易。按照义务论的观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第11题:
如果访谈对象是不善于言谈的,那么问题应当尽量偏向于(),访谈对象可以通过回答是或不是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12题: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属于()意见时,这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会屈从于环境压力而沉默或附和。
第13题:
刑警王某从某个杀人现场勘察完毕回到局里。门卫老张问他结果怎么样,王某说知道了杀人犯到过现场。老张知道王刑警在调侃他,因为根本无须王某告诉,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 但据此回答,我们可以推知()。
第14题:
社会认知理论
健康信念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控制理论
第15题:
第16题: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样阶段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样阶段
相互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社会性观点采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