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下列行为嫌疑,需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的有()。
第1题:
在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时,发现纳税人有如下情况的应及时将其移送稽查部门处理:()
第2题:
在约谈举证环节,要求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对疑点举证说明纳税人应同时报送()
第3题:
纳税评估中发现的以下问题,不可以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
第4题:
纳税评估的检查告知,是指接收评估任务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向()送达《税务检查通知书)或《税务事项通知书(检查告知)》,告知检查事项。
第5题: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须立案查处的()
第6题:
关于纳税评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办理延期纳税申报的纳税人
税负异常变化的纳税人
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的纳税人
重点税源户
税务稽查中未发现问题的纳税人
第8题:
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稽查部门及其税务稽查员负责
纳税评估的对象是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
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可以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
纳税评估中,对重点税源户,要保证每年至少重点评估分析一次
第9题:
纳税评估属于纳税服务的范畴
纳税评估属于纳税人的自我管理内容
纳税评估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
纳税评估只对部分纳税人开展
第10题: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
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税务约谈的对象只能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
第11题:
偷税
逃避追缴欠税
骗取出口退税
需要立案查处的发票违法行为
第12题:
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前责令纳税人限期缴纳应纳税额,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
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
第13题:
税务机关可以强求纳税人对评估中发现的疑点进行解释说明,即纳税人对评估疑点有进行举证的法定义务。
第14题:
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第15题:
在下列纳税评估文书中,涉及送达纳税人的有()。
第16题:
下列对纳税评估结果处理正确的说法是()。
第17题:
以下关于纳税评估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第18题:
《约谈举证通知书》
《管理建议书》
《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纳税评估报告》
第19题:
明显存在虚开或接受虚开发票现象的
纳税人拒绝评估人员实地核查,或者以各种方式阻挠、刁难评估人员核查的
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行为
在一个年度内,发现评估对象在以前纳税评估时已被发现并得以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的
第20题:
纳税人
涉税人
参与评估纳税人
被评估纳税人
第21题:
纳税评估的对象为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发给纳税人
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嫌疑的,要移送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对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可以当即进行实地调查证实
第22题:
第23题:
纳税人计算和填写错误问题
纳税人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
纳税人有逃避追缴欠税嫌疑的
纳税评估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