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分别从不同理论视角解释世界经济失衡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世界经济失衡


    正确答案: 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主要是指美国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常收支的不均衡状态。

  • 第2题: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经济周期的影响。一国经济高涨,使投资增加,进口需求增加,国际收支有逆差趋势;另一方面,会引起外资流入,国际收支呈顺差趋势,反之,经济萧条,情况相反。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2)国民收入的影响。国民收入增加,对国外产品需求增加,会使国际收支有逆差趋势,反之,则有顺差趋势。称为收入不平衡。
    (3)经济结构的影响。世界市场需求变化,一国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就会导致逆差。称为结构不平衡。
    (4)货币价值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影响。
    (5)偶发性因素,例如政治动荡,自然灾害等。

  • 第3题: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正确答案:1.经济发展状况
    2.经济结构
    3.货币性因素
    4.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
    5.经济周期
    6.国际经济环境

  • 第4题:

    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这一视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 第5题:

    简述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正确答案: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关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可分为:认知、行为及情感。自我意识(对“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第6题:

    简述“环境中人”的理论视角。


    正确答案:“环境中人”的理论视角代表了解释问题的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两个观点的结合,强调的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于具体的环境,这种看法在于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释为个人性的;强调能够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找出他们与整个宏观社会制度安排的关联性,从而努力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个人又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功能,通过进行矫正与服务,帮助他们改变认知,从而有一个较好的适应。

  • 第7题:

    抗逆力是()和()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 A、赋权理论生态视角
    • B、认知理论生态视角
    • C、赋权理论优势视角
    • D、认知理论优势视角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正确答案: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关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可分为:认知、行为及情感。自我意识(对“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经济发展状况
    2.经济结构
    3.货币性因素
    4.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
    5.经济周期
    6.国际经济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

    正确答案: (一)符号互动论: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互动理论,其研究取向是通过分析日常环境中人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其创始人是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此外,詹姆斯、库利、杜威等人也对此作出重要贡献。布鲁默和库恩推动其发展。(微笑代表开心,表情符号)
    (二)拟剧论(戏剧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理论与方法。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6)等一系列著作中提出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拟剧论认为,社会生活就像是一出戏剧,我们出生进入日常生活舞台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表演戏中的角色。在这种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印象管理(人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粉饰后的,后台是混乱真实的)或印象整饰来管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通过使用一些表演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从而控制对方的行为。
    (三)人际互动理论:社会心理学对人际互动的研究。
    1.人际吸引(类似于贝尔斯的定向阶段):人际吸引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推动因素,个人性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①个人魅力(性格、外貌)②人与人的相似性(人以类聚,出现于友谊)③互补性(出现于恋爱、婚姻。)
    2.非语言沟通:有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在互动中通过语言表达意义的,平均不到35%,65%的互动意义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身体语言)表达的。
    3.刻板印象:我们关于事物或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及观念,即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4.人际空间: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一般都会在自己周围建起一种保护自己的“个人外泡”空间,对于关系亲密的人,会打开这层外泡,但会小心不让大多数人进入这一领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尔区分了人际互动中的四种人际距离,亲密距离(0~45cm)指有亲密关系的互动者之间的距离;私人距离(45cm~1.2m)是朋友、熟人和日常谈话的距离;社会距离(1.2~3.6m)是一种非个人或正式的关系距离;公众距离(3.6m~)是更为正式的关系,如重要人物或演讲者与一般公众要保持的距离。
    (四)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等。这一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行动者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环境中人”的理论视角。

    正确答案: “环境中人”的理论视角代表了解释问题的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两个观点的结合,强调的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于具体的环境,这种看法在于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释为个人性的;强调能够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找出他们与整个宏观社会制度安排的关联性,从而努力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个人又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功能,通过进行矫正与服务,帮助他们改变认知,从而有一个较好的适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世界经济失衡

    正确答案: 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主要是指美国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常收支的不均衡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功能解释”的理论视角及其缺陷。


    正确答案: 它不是说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发现一个现象对它所属的较大体系具有什么功能来解释该现象的存在,其基本假设:任何社会都像有机体那样有其基本的功能需求,只有满足这些基本功能需求,社会才能生存下去的。任何社会现象都是与一定的功能需求相联系的,它们都是为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这一目的而存在的,就如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
    缺陷:这是一种目的论解释,容易陷入循环论证和同义反复之中。同时,它为现有社会制度辩护,因它说明现存的一切制度,机构都是必要的,合理的,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

  • 第14题:

    简述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


    正确答案:(一)符号互动论: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互动理论,其研究取向是通过分析日常环境中人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其创始人是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此外,詹姆斯、库利、杜威等人也对此作出重要贡献。布鲁默和库恩推动其发展。(微笑代表开心,表情符号)
    (二)拟剧论(戏剧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理论与方法。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6)等一系列著作中提出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拟剧论认为,社会生活就像是一出戏剧,我们出生进入日常生活舞台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表演戏中的角色。在这种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印象管理(人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粉饰后的,后台是混乱真实的)或印象整饰来管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通过使用一些表演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从而控制对方的行为。
    (三)人际互动理论:社会心理学对人际互动的研究。
    1.人际吸引(类似于贝尔斯的定向阶段):人际吸引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推动因素,个人性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①个人魅力(性格、外貌)②人与人的相似性(人以类聚,出现于友谊)③互补性(出现于恋爱、婚姻。)
    2.非语言沟通:有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在互动中通过语言表达意义的,平均不到35%,65%的互动意义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身体语言)表达的。
    3.刻板印象:我们关于事物或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及观念,即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4.人际空间: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一般都会在自己周围建起一种保护自己的“个人外泡”空间,对于关系亲密的人,会打开这层外泡,但会小心不让大多数人进入这一领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尔区分了人际互动中的四种人际距离,亲密距离(0~45cm)指有亲密关系的互动者之间的距离;私人距离(45cm~1.2m)是朋友、熟人和日常谈话的距离;社会距离(1.2~3.6m)是一种非个人或正式的关系距离;公众距离(3.6m~)是更为正式的关系,如重要人物或演讲者与一般公众要保持的距离。
    (四)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等。这一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行动者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 第15题:

    关于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原因存在几种不同的解释,分别来自()。

    • A、社会交换理论
    • B、生物进化理论
    • C、社会进化理论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简述现代化理论与依附理论的视角差异。


    正确答案: 现代化理论从社会内部因素来分析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落后,而依附理论主要从西方发达国家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等外部关系来解释非西方国家的不发达。

  • 第17题:

    货币分析理论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失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世界经济最根本的失衡是()。

    • A、发展的失衡
    • B、文化的失衡
    • C、政治的失衡
    • D、军事的失衡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多选题
    调查报告的叙述视角一般有两种,分别是()。
    A

    全知视角

    B

    半知视角

    C

    限制视角

    D

    理论视角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分别从不同理论视角解释世界经济失衡原因。

    正确答案: ①储蓄投资缺口论
    ②汇率论
    ③全球资产组合论
    ④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论
    ⑤产业转移论
    ⑥统计失效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现代化理论与依附理论的视角差异。

    正确答案: 现代化理论从社会内部因素来分析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落后,而依附理论主要从西方发达国家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等外部关系来解释非西方国家的不发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世界经济最根本的失衡是()。
    A

    发展的失衡

    B

    文化的失衡

    C

    政治的失衡

    D

    军事的失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功能解释”的理论视角及其缺陷。

    正确答案: 它不是说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发现一个现象对它所属的较大体系具有什么功能来解释该现象的存在,其基本假设:任何社会都像有机体那样有其基本的功能需求,只有满足这些基本功能需求,社会才能生存下去的。任何社会现象都是与一定的功能需求相联系的,它们都是为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这一目的而存在的,就如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
    缺陷:这是一种目的论解释,容易陷入循环论证和同义反复之中。同时,它为现有社会制度辩护,因它说明现存的一切制度,机构都是必要的,合理的,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