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关问题
  • 第1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A、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不是固定不变的

    B、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对前一阶段的认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发展。

    C、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D、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认知结构决定儿童的行为水平和行为特点


    参考答案:BCD

  • 第2题:

    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发展儿童认知判断的能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教育只有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能获得成功。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B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 第3题:

    简述小学阶段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答案:
    解析:
    【要点】(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对机械识记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意义 识记运用逐渐增加,具体形象记忆还占优势,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4)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小学儿童的抽象 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 第4题:

    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三类表征系统分别是:行为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

  • 第5题:

    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把握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

    A

    B



  • 第6题: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


    正确答案: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 第7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1)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智力是一种纯实践性的智力。语言尚未出现,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与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2)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左右)。符号和语言的机能开始形成,可以进行以符号代替外在事物的表象性思维,借此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然而,这些表象都具有自我中心性,符号表征水平还缺乏系统和逻辑,还不可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把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因此,这一阶段的智力思维仍然是前运算的性质。
    (3)具体运算智力阶段(7~12岁)。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4)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12~15岁)。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与成人相近,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根据假设和条件进行逻辑推演,即达到了形式思维水平。

  • 第8题:

    简述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 第9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一般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A

    思维阶段

    B

    思维准备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感觉动作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
    1.感知运算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三类表征系统分别是:行为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相当于婴儿期。幼儿通过感觉运动来和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出现思维(智力)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相当于学前期。表象和直觉思维。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思维的中心片面化、思维转换性的无能,思维的非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思维开始有可逆性,获得各种守恒概念等。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相当于初中阶段。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此时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C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和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一般需要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撑,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

  • 第14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请试述该阶段的认知特点。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重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比如将容量相等的两杯水分别倒入矮而宽的杯子和高而窄的杯子中,让4岁或5岁的儿童来判断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水多,因为他们只考虑了高度,忽略了宽度;部分儿童会说矮而宽的杯子里的水多,因为他们只考虑了宽度而忽略了高度。
    (2)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这样思维。例如,问一个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他回答:“小明。”但反过来问:“小明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例如,皮亚杰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玩具娃娃置于另一边,要儿童描述玩具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6岁或7岁以下的儿童描述的景色和自己看到的相同。

  • 第15题:

    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相当于婴儿期。幼儿通过感觉运动来和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出现思维(智力)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相当于学前期。表象和直觉思维。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思维的中心片面化、思维转换性的无能,思维的非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思维开始有可逆性,获得各种守恒概念等。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相当于初中阶段。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

  • 第16题:

    简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1)外部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冲动,他们本身对事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是因为成人的需求,为了获得获奖和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好处而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
    (2)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逐渐由权威人士或同伴压力形成的外在力量的控制向内在规则或道德力量的控制转化。
    (3)自我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再需要外界压力,她们已经形成内在准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判断来形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够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身的调控来克服自己内心的冲动,表现出适宜行为。

  • 第17题:

    在发展中的2岁左右、7岁左右、青少年期之前这三个关键点,儿童使用新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建构。这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会经过四个不同的阶段,这是()的认知发展观。


    正确答案:皮亚杰

  • 第18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等主要阶段。

    • A、前运算阶段
    • B、形象运算阶段
    • C、感知运动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A,C,D

  • 第19题:

    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把握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A、思维阶段
    • B、思维准备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感觉动作阶段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1)外部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冲动,他们本身对事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是因为成人的需求,为了获得获奖和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好处而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
    (2)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逐渐由权威人士或同伴压力形成的外在力量的控制向内在规则或道德力量的控制转化。
    (3)自我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再需要外界压力,她们已经形成内在准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判断来形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够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身的调控来克服自己内心的冲动,表现出适宜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儿童手工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儿童手工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1)无目的活动期。
    (2)基本形状期。
    (3)样式化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1)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智力是一种纯实践性的智力。语言尚未出现,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与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2)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左右)。符号和语言的机能开始形成,可以进行以符号代替外在事物的表象性思维,借此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然而,这些表象都具有自我中心性,符号表征水平还缺乏系统和逻辑,还不可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把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因此,这一阶段的智力思维仍然是前运算的性质。
    (3)具体运算智力阶段(7~12岁)。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4)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12~15岁)。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与成人相近,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根据假设和条件进行逻辑推演,即达到了形式思维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
    一、直观形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小学低年级儿童,即7~8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水平。
    二、形象抽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就其发展趋势而言,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渐次增多。小学中年级,即8~10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概括水平。
    三、初步本质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