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康德认为()就是力量。
第2题:
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德性是下面哪一项?()
第3题:
德性知识论把()置于知识论的中心。
第4题:
关于德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5题:
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即()
第6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是()
第7题:
苏格拉底认为()
第8题:
“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由张载正式提出
见闻之知主要是指经验知识,是通过耳目的见闻获得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一般性知识
德性之知又称“明德”“良知”,它并不来自于感性认识,是指人先验的道德知识
张载否定“见闻之知”的作用,认为见闻之知对于开启人们的理性并不具有作用
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相比只能算一种“小知”
第9题:
认识德性依赖于确证概念
德性品质不依赖于认识环境
德性品格是一种德性视角
德性知识论与直觉无关
第10题:
第11题:
理智德性
认识德性
特定德性
先天德性
第12题:
柏拉图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卢梭
第13题:
根据伦理学的观点,心灵视角下的德性可被划分为以下哪一组:()
第14题:
属于德性知识论第一级的确证应当是()。
第15题:
认识德性是一种()。
第16题: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第17题:
“德性即知识”是谁提出的?()
第18题:
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
第19题:
第20题:
认识品格
认识原则
认识责任
认识逻辑
第21题:
良心
修养
知识
哲学
第22题:
身教重于言传
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德性即智慧
智慧即德行
守法就是正义
第23题:
知识
伦理
法律
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