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以“民工荒”为标志的劳动力短缺现象于2004年首次出现,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在2013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将逐渐下降。今后,企业为保证用工必须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从而增加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的比重。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能够对上述结论构成最有力的质疑()
第1题:
边际产出量最终要下降的原因包括( )。
A.新增加的工人本身技术较差
B.随着劳动力数量增加
C.资本变得相对短缺
D.新增加了工人给企业带来负担
E.生产过程本身无法容纳这么多劳动力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1987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以“民工荒”为标志的劳动力短缺现象于2004年首次出现,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在2013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将逐渐下降。今后,企业为保证用工必须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从而增加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的比重。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能够对上述结论构成最有力的质疑()
A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相关部门提出延迟退休以解决养老金短缺问题。
B国内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增加生产线上机器人的数量。
C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是否应该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适当调整。
D企业为保持利润会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
第7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用工荒的加剧,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这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第8题:
面对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问题,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机器人替代工人,完成简单、重复和单调的工作,或者在危险、对人体有害的环境中作业。采用机器人替代工人能够() ①优化用工结构,降低企业成本 ②加快生产自动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③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份额 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9题:
在流水作业法中,每日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从开始时()。
第10题:
某市是一个以纺织工业为中心的城市,专家在对其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了以下情况:第一,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得到解决,该市纺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大增;第二,在劳动力方面,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非劳动力成为就业者的流量加大,其他几种流动方向的流量基本不变;第三,该市不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扩大。在该市劳动力供给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市纺织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第11题:
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控制成本,加强管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调整劳动力结构,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劳动力短缺的溢散效应是指()
A.其他行业或企业劳动力的进一步短缺
B.本企业劳动力进一步短缺
C.以本企业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出现的原料短缺
D.以本企业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出现的劳动力短缺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中国正面临着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在此背景下,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第19题:
如果劳动力的数量保持在自然更替的水平,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劳动力再生产是()。
第20题:
劳动力短缺的溢散效应是指()
第21题:
边际产出量最终下降的原因是()。
第22题:
汽车生产工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会上升
汽车生产工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会大幅度下降
汽车生产工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量会上升
汽车生产企业只要支付25元/小时的工资就能够满足自己的劳动力需求
汽车生产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劳动力,就必须支付25元/小时以上的工资
第23题:
劳动力简单再生产
劳动力扩大再生产
劳动力缩小再生产
劳动力数量增加
第24题:
新增加的工人本身技术较差
随着劳动力数量增加
资本变得相对短缺
新增加的工人给企业带来负担
生产过程本身无法容纳这么多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