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1题:
工作激励的期望理论源自于()
A、认知观念
B、效用观念
C、权变理论
D、认知不协调理论
E、交换理论
第2题:
认知不协调理论是由著名社会学家斯汀格提出来的。()
第3题:
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
第4题:
是谁提出了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5题:
谁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6题:
费斯廷杰提出了()。
第7题:
主张人必须保持认知的协调或心理的平衡状态,当两种认知或认知与行为不协调时.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的观点来自()。
第8题:
自我知觉理论
归因理论
控制源理论
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9题:
平衡理论
分阶段变化理论
调和理论
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10题:
行为主义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
第14题:
认知不协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第15题:
简述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16题:
简述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17题:
减少和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有()
第18题:
机能理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费斯汀格有关态度改变的()
第19题:
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20题:
第21题:
将个体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协调、不相干、不协调三种可能性
个体可以通过削减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三种方式消除认知失调状态
认为认知不协调的状态受到个体自由选择度和外在压力的影响
与平衡理论相比,认知失调理论将认知失调视为人的认知系统的一种非正常状态
第22题:
海德
费斯汀格
勒温
维纳
第23题:
第24题:
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