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分析如何促进社会态度的改变。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消除认知
    D.改变行为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 减少认知失调方法:

  • 第2题:

    20、关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了“_______”。

    A.参与改变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态度平衡理论

    D.分阶段变化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 第3题:

    关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了“_______”。

    A.参与改变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态度平衡理论

    D.分阶段变化理论


    一、认知失调理论。1957年,费斯廷格提出了关于态度改变的理论。他把人们的认知对象称为元素,元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或者物,众多的认知元素构成了人们的认知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认知元素有的相关,有的不相关,而相关的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协调的,有的是不协调的。费斯廷格认为,降低不协调的愿望由三个因素决定:导致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个人认为他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二、平衡理论。1958,海德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平衡理论。海德把人们两两认知对象的关系称为单元关系。当个体对单元中两对象持有相反、矛盾的态度时,就会产生不和不协调,这时与失调理论一样,不协调状态就会引起人们内心的紧张、不适、焦虑等,进而形成改变动机,促使人们转变态度,取得一致,保持平衡。 三、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1961年,凯尔曼提出了态度转变过程的三阶段理论,这三个阶段包括服从、同化和内化。 1、服从是态度转变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指个体的态度在环境影响下,外显行为与别人趋于一致。 2、同化是态度转变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指个体自愿地接受某人或某个团体的观念或行为规范,或使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与其他人的观点和态度趋于一致。 3、内化是态度转变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理智的价值判断,吸取和借鉴客观环境的观点和态度,确立和组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形成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四、学习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伯恩等人。他们认为,态度在致同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人们能够像获得知识、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一样去获得态度。依据该理论,人们的态度来源于传统的文化首先观念、群体规范、对的勒令、对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获得。 五、功能主义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卡茨等人。他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不是在创造态度,而是在选择态度。功能主义理论的回答是,人们能歌善舞态度取决于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利害关系,人们总是选择那些符合个体需要的态度。

  • 第4题:

    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2014年真题]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消除认知
    D.改变行为

    答案:C
    解析: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实施了一种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为了克服这种不愉快,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具体方法为:①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②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③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④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其他选择;⑤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

  • 第5题:

    5、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些

    A.海德的平衡理论

    B.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C.参照群体改变理论

    D.荣格的心理分析学理论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