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无诚则无德,无信则事难成。没了诚信,也就没了根本的道德准则。这是因为,诚信意识()。 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③是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④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1题:
在下列“诚信”的说法中,正确的应该是()
第2题:
“人无诚信则无友”强调诚信意识中的()。
第3题:
下列不属于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的是()
第4题: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表德而增怨。”说明了诚信在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第5题:
博弈论与诚信论原则是:()
第6题:
指出了诚信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宝的语句是()。
第7题:
"人无诚信不立"是指()。
第8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德惟治,否德乱.
“信,国之宝也。
第9题: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
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第10题:
真实不欺
真心实意地履行诺言
“诚”不能没有条件,首先要看对方是否“诚实”
“信”是双方的事,对方不“信”,则自己就不能“信”
第11题:
可无“信”,必有“诚”
可无“诚”可无“信”
必具“诚”和“信”
可无“诚”,必有“信”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有关诚信的名言哪句是李白讲的()
第14题:
“民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不威”。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诚信待人,诚信做事,才能安身立命,有所作为。请问,“民无信则不立”最早出自():“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第15题:
“诚”是“信”的(),“信”是“诚”的()。诚信是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第16题:
行商者对“诚信”要求:()
第17题:
诚信的重心是()。
第18题:
()是古人对诚信的道德要求?
第19题:
指出了诚信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宝的语句是()。
第20题:
诚、信、谅
诚、谅、合作
信、谅、合作
诚、信、合作
第21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德惟治,否德乱
“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信,国之宝也”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主观的“诚”
客观的“信”
个体的“诚”
群体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