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校高二(1)班的一堂哲学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这一课题争论不休,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在你看来,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应是() ①哲学和经济学同时产生,密不可分 ②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 ③哲学可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④经济学以哲学为基础,随哲学发展而发展
第1题:
()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2题:
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头,主要是围绕()、古今、知行、名实等问题展开的。
第3题:
某校高二(1)班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认为,建设美丽中国,企业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如原来一家废水排放率很高的企业,转变观念,投入资金,废水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改善了环境。请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道理。
第4题:
某校高二哲学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就“哲学学习状况”在全校展开调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有些同学认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是语数外,哲学学不学无所谓,哲学与自己、与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有少数人认为哲学只是空谈。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知哲则智”,不论是什么哲学,只要学习就行了。请你针对兴趣小组调查出的问题,为他们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一个行动方案。
第5题:
某校高二哲学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就“哲学学习状况”在全校展开调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有些同学认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是语数外,哲学学不学无所谓,哲学与自己、与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有少数人认为哲学只是空谈。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知哲则智”,不论是什么哲学,只要学习就行了。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是语数外,哲学学不学无所谓,哲学与自己、与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一观点。
第6题:
下列哪本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
第7题: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的提出了什么?
第8题:
我们可以把哲学看成是围绕哲学问题,进行的关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永恒的探索。
第9题:
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第10题:
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第11题: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第12题:
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第13题:
简要评述文德尔班的普遍价值的理论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第14题: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第15题:
某中学高一(1)班学生王某,因耻笑身体有缺陷的同学,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还有该班学生陶某,因考试作弊,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在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围绕“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16题:
学习了《生活与哲学》之后,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更加科学、活跃,以下是几位同学学习之后的感受,其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②哲学比较神秘,一般人是不能掌握的 ③哲学博大精深,需要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 ④哲学学好了,其他学科自然也就学好了
第17题:
在萨缪尔森《经济学基础》出版之后,经济学与以下哪一学科的关系最紧密()
第18题: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19题:
某校发起的“汶川,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动中,下列最不可能参加救灾的人群是()
第20题:
历史学讲的是“历史如此然”,也就是说历史是如此的;历史哲学则探究的是“历史之所以然”,也就是说历史为什么是如此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①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基础 ②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指导 ③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④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21题: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第22题:
第23题:
甲是象棋社社员,且甲是篮球队队员,则甲是高二(3)班学生
乙是象棋社社员,且乙不是篮球队队员,则乙不是高二(3)班学生
丙不是象棋社社员,且丙不是篮球队队员,则丙不是高二(3)班学生
丁是高二(3)班学生,且丁是篮球队队员,则丁是象棋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