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发言权很少D、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定

题目

《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发言权很少
  • D、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定

相似考题

1.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③,不笑者竞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惟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注】①党:家人、亲戚。②竖:年轻的仆人。③移时:半晌。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4分)

4.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③,不笑者竞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惟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注】①党:家人、亲戚。②竖:年轻的仆人。③移时:半晌。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更多“《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相关问题
  • 第1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正确答案:忠恕

  • 第2题: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次曰受德即纣也……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宗)法而争之……纣故为王。”下列对纣能够“为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启无才,遭父母厌弃
    • B、父母对纣最为溺爱
    • C、生纣时,其母亲已由妾升为妻
    • D、太史收受了纣的贿赂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这可以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

    • A、夏朝已经萌芽
    • B、商朝已经出现
    • C、西周正式确立
    • D、春秋开始瓦解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翻译: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正确答案: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

  • 第5题:

    翻译: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正确答案: 晏子说:“您将怎么办?”叔向说:“晋国国君的同族人都衰亡了。我听说过,公室将近衰亡的时候,它宗族的枝叶先落下来,那么公室也就跟着衰亡了。我这一宗有十一个族,只有羊舌氏这一族还存在罢了。我又没有好儿子,公室没有法度,有幸能获得个好死,难道还能得到子孙的祭祀吗?”

  • 第6题:

    翻译: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鲁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之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车百日,而欲舍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正确答案: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有看见仆人吗?十个人随从(侍奉)一个人,难道是力气不如、智力不如吗?(不是)是害怕他啊。”鲁仲连说:“那么魏(梁)国对于秦国,如同是仆人吗?”辛垣衍说:“是的。”鲁仲连说:“那么我将让秦王把魏(梁)王剁成肉酱来烹煮。”辛垣衍很不高兴地说:“哼!也太过分啦!先生又怎么能使秦国烹煮魏(梁)王的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啦,等我一一道来。从前,鬼侯、鄂侯、文王,是纣的三个诸侯。鬼侯有个女儿长的很美,所以献给纣王,纣王认为不漂亮,把鬼侯剁成了肉酱。鄂侯与纣争论的急切,辩论得很激烈,所以将鄂侯剁了晾成肉脯。文王听说了,喟然感叹,所以将他拘押在牖里的牢房里,过了一百天,就想让他死。为什么(他们)和别人(纣)都称为帝王,最后就落得被人做成肉脯肉酱的地步呢?

  • 第7题:

    问答题
    翻译: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正确答案: 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翻译: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正确答案: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标点并翻译。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吕氏春秋·疑似》

    正确答案:
    (1)标点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专门)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2)翻译
    梁国的城北有一个叫黎丘的土丘,这里有一个奇鬼,喜欢仿效别人子侄的样子。城邑中有一个老人去市场喝醉了回来,黎丘的鬼就仿效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骂自己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为什么?”他儿子哭着磕头说:“罪过呀,没有这种事。以前我到东邑去收债,你可以去问别人。”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唉!这一定是那个奇鬼,我本来就曾经听说过他。明日我一定专门再到市场喝酒,想遇到他并刺杀了他。”第二天到市场喝醉了。他的真儿子恐怕自己的父亲不能回来,于是过去迎接父亲。老人远处看到自己的真儿子,拔出剑来刺杀了他。老人的才智受到象自己儿子的人的迷惑,从而杀掉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像士的人蒙蔽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士的人,这就是黎丘丈人的才智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正确答案: 忠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正确答案: 翻译: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个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衣裘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标点。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必比於秦若僕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歎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正确答案: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必比於秦,若僕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歎,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 C、纣父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血缘亲疏
    • B、地位尊卑
    • C、长幼有序
    • D、先帝遗愿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官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袭,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于曰;“老者安之.朋友俏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正确答案:翻译: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袭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享曼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 第17题:

    翻译: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正确答案: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归依我。”

  • 第18题: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正确答案: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 第19题:

    问答题
    翻译: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正确答案: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归依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翻译: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正确答案: 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正确答案: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庶:众,指人多)”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的了,又该给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之后,再给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对他们施行教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官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袭,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于曰;“老者安之.朋友俏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正确答案: 翻译: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袭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享曼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翻译下列文段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 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且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赵盾说:“唉!《诗经》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大概是说我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