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第1题: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高潮,其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国资本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C.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刺激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曾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这说明孙中山()
第5题:
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国家。
第6题:
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反映张謇()。
第7题: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第8题: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高潮,其主要原因是()
第9题:
孙中山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以上论述旨在()
第10题:
发展教育
重视国防
实业救国
民主共和
第11题:
白话文科学
白话文新文学
实业救国民主共和
科学民主
第12题:
富国图强
实业救国
服务社会
教育救国
科学救国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创办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大都怀有()的爱国思想。
A富国图强
B实业救国
C服务社会
D教育救国
E科学救国
第16题: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第17题:
十九世纪末以来,“实业救国”思想日渐流行。“实业救国”活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主要是由于()
第18题:
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第19题: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第20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第21题:
第22题: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实业救国
第23题:
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
批评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
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探讨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