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国”是历代统治者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春秋时期的管子认为,“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的是()
第1题: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新学”,认为历代统治者提倡信奉的古文经学是“伪学”
B.认为孔子是主张改革的至圣先师
C.斥责了孔孟学说的虚伪
D.指出封建信条不足为训
第2题:
()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治国思想。
“为政以德”
略
第3题:
山东曲阜的()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和民间祭祀孔子活动的“圣地”。
第4题:
园林雕塑小品的题材确定后在建筑环境中如何配置并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5题:
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第6题:
无遗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是谁如何对待自身的生活态度问题()
第7题: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主要思想是()
第8题:
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治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话题。春秋时期的管子曾有这样的看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
第9题:
第10题:
进行艺术构思
确立中心思想
铸造文章语言
驰骋艺术想象
第11题:
第12题:
国人
统治者
君子
平民
第13题:
“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提出的治国思想。
孔子
略
第14题:
焦点咨询策略强调的焦点是()
A对方想要什么好的结果
B对方何时出了问题
C对方的问题如何表现
D对方是否能够配合
第15题:
列宁与米留科夫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第16题:
商周时期,统治者控制着思想文化;春秋时期,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权不断上升。
第17题:
《无逸》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谁如何对待自身的生活态度问题?()
第18题:
《论统治者应该如何来统治其国家》一文中,彼特拉克放在首位的问题是()。
第19题:
()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
第20题:
提倡“新学”,认为历代统治者提倡信奉的古文经学是“伪学”
认为孔子是主张改革的至圣先师
斥责了孔孟学说的虚伪
指出封建信条不足为训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国人
统治者
君子
平民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