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第1题:
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时期文化的特点。从“萌新”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①几部集大成的总结性科技巨著相继问世②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官方组织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④西方传教士东来,开始出现西学东渐的现象
第2题: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大体可分为()、()。
第3题: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第4题:
从细胞增殖角度看,处于暂不增殖状态的细胞称为()
第5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算学最顶峰的时期。
第6题: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第7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第8题: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现象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明清时期,嘉兴经济发达
宋元时期,嘉兴经济发达
明清时期,湖州经济发达
宋元时期,湖州经济发达
第11题: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
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
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
第12题:
第13题:
以下对于明清时期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②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③企图使中国人皈依基督教④对于明清的科技有一定影响
第14题:
“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埠,为浙西最”描述的是()。
第15题:
结合史实,试从近代化角度,概括指出清后期三次思想论战的实质、实行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近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第16题:
明清两朝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明中期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其结果如何? (3)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迟滞,其具体的原因有哪些?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第17题:
简述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实。
第18题:
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第19题: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第20题:
复苏
繁荣
衰退
萧条
第21题:
第22题: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