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第1题:
《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二曰(),三曰(),四曰(),五曰(),六曰()。”
风;赋;比;兴;雅;颂
略
第2题:
汉代文字学家()第一次解释了汉字构成的“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第3题:
《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一曰德能居位曰士;二曰辟土殖谷曰农;三曰巧心劳手以成器物曰工;四曰通财鬻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第4题: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二曰(),三曰(),四曰(),五曰(),六曰(),七曰(),八曰()。”
第5题:
《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第6题:
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二曰廉,三曰廉,四曰廉,五曰廉,六曰廉。其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①善 ②能 ③敬 ④正 ⑤法 ⑥辨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尚书洪范》“五福”一曰(),二曰(),三曰(),四曰好德,五曰考终命
第14题:
翻译: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第15题: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第16题:
阅读《孟子》中的一段文字: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已--停职,罢免。)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17题:
《尚书•洪范》中说,王福,一曰(),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第18题:
《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扩大,意思是()。
第19题:
社会地位
职业分工
道德品质
知识水平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