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第1题:
清代设置的平行文种有()。
A移
B关
C刺
D咨
E策
第2题:
清代,沿袭了前代科举制,分乡试、会试、()三种。
第3题:
唐代沿袭隋制,皇帝以下设置()三大司法机构,执行各自司法职能。
第4题:
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70岁。
第5题:
监视策略包括()。
第6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8题:
设置学习目标
浏览阅读材料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第9题:
北新关
南新关
东新关
上塘关
第10题:
阅读材料印刷要清晰
用白色的纸张
阅读材料字体要大
纱质窗帘遮挡强光
居室光线充足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鸿胪寺
大理寺
刑部
御史台
第13题:
清代家具第一阶段家具造型选材等基本沿袭明式的做法。
第14题: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第15题:
现场材料验收是材料进入现场的()。
第16题:
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岁。
第17题:
为老年人阅读提供的条件不包括()。
第18题:
材料一: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依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第19题: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
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
第20题:
唐代
清代
明代
隋代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节度使
枢密使
三司使
布政使
第23题:
察举制
选举
九品中正制
殿试